上班第一天,被少東家一眼相中。
在眾人羨慕嫉妒恨的神情中,工資從800漲到1000,還是看電腦的體麵活。
白靜有點囧,盡管是叔叔家的店,盡管她也想起了張上。
可……其他店員看她的眼光怎麼不太對呢?
就連楊芯,注視她的目光也多了一些關切。
因為姑娘確實好看,心純,又有家世淵源,還和兒子認識,嗯……挺般配的……
把淘寶店的賣家操作流程簡單講一番,白靜似懂非懂,張上也不介意,時間長了就懂了。
兩點,要去上學。
臨走時,張上問了一句心裏的疑惑:“你爸不是在廣譽遠麼,國企,你應該接他的班才對?”
廣譽遠藥業,定坤丹,安宮牛黃丸,龜齡集,應該很有名,就在太穀,就在縣政府對門。
“那個……”姑娘低著腦袋,窘迫地支支吾吾說:“廠裏不景氣,打包賣給私人了,大裁員……”
白靜沒說完,張上也懂了,無依無靠的姑娘,比較好說話……
廣譽遠不景氣,他也是有所耳聞的,畢竟張爸有不少同學,朋友,都在裏邊上班。
廠裏很多老員工,膽量大,把製成的大塊藥泥,來不及分成團包裝,藏白大褂裏就帶出來了……
國家的東西不拿白不拿,管理上不行,或者說……沒法管,大家都如此,眾人拾柴火焰高。
太穀吃定坤丹、安宮丸的人最多,確實是好藥,卻沒聽說誰去藥店買。
……
上課,對張上來說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前兩年打下的基礎,讓所有老師都認為他是個“禍害”。
並且,這個印象不太好改變。
隻要你上課不搗亂別人,愛幹嘛幹嘛。
《舌尖上的美食》已經上傳15萬字,預計的“一書成神”離得有點遠,點擊率慘淡到總共才3000,而且是來了兩次推薦的結果。
張上隻能揣測,難道這個書名太遜?
2005年,網文才剛剛火起來,人們的認知和思維開始被奇思妙想和各種小說流派打開。
隻是,好像,美食這個題材打得太遠了……沒找著北。
這年頭還沒有“書荒”的說法,人們關注的都是“龍傲天”這種炫酷書。
美食題材,離大眾的接受程度遠了些,不太符合這個年代的潮流。
不過張上並不氣餒,慢慢寫唄,有的是時間……
浪慣了的人,讓他專心學習,真看不進去那書。
閑著無事,張同學又在琢磨著怎麼發財。
一想到錢的事,孩子免不得痛心疾首,我的煤老板啊……
……
臨汾,鄉下,朱家古宅。
一身油氈皮衣烏黑發亮,大背頭一絲不苟地用發膠定住,朱新寧正在客廳裏搗騰新買的玩意。
一本古拳譜,聽說是李洛能親手寫的,練拳人眼裏的至寶。
可朱新寧看了又看,就這玩意,給他擦屁股都嫌紙硬……
“寧哥。”門外有人邊喊,邊敬禮,敬的是軍禮。“有七人拜訪,說和您約好了。”
“讓他們進來。”朱新寧頭也不抬,戴著金絲邊眼睛,像極了老學究,想從拳譜裏悟出絕世神功……
沒過兩分鍾,七人被迎進來。
也像當初的張上一樣,忍不住看東看西,大開眼界,想不到這世間真有“貴族”。
“寧哥。”有一人和朱新寧認識,自來熟地喊,語氣恭敬。
“來了。”朱新寧摘下眼睛,把拳譜合上,揉一揉發困的眼睛,見七人在院裏不動,招呼說:“來者是客,請坐。”
七人落座,即使一個個都是大老板,後世的傳奇人物,可見了這屋裏的布置,也隻得喊聲“大佬”。
相比現在的朱新寧,不管哪方麵,他們也隻是小夥子……
“寧哥,他們六位都是快遞創始人,除了順風的,其他五個都是親戚,沾親帶故,這次托我引薦,是想看看有什麼誤會,大家說開……”
“寧老板,我們都是規規矩矩做生意的,從不參與地方和道上的紛爭,不知哪得罪了您?”
喻渭蛟性子急,最近他可慘了,三晉和陝地,好多貨被堵路上,進不來,出不去。
也不知怎麼地,平白無故得罪了黑白兩道。
貨送不出去,買家賣家的投訴讓他徹夜難眠,再拖幾天,那些固定走貨的企業客戶都得黃。
他們這個快遞物流行業,幾乎等於舊時代的鏢局,押鏢走貨,一分本事一分名聲,八分靠路上的朋友賞臉。
盡管到了現代,法製開明,沒那種“明搶”了,卻少不得“此山是我開,此路是我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