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一個女作家(續)(1 / 2)

大家這才注意到,王老漢的眼裏早已噙滿了淚水。接著王老漢從他與張士敏的共守同盟,到張士敏身份敗露後的最後公開遺言。最後說,張士敏是抗日英雄,那是我也是二戰區的秘密情報員,這些年哪敢說。老二啊!我給你爺爺建的那個衣冠墳就是為了遮眾人的眼窩啊!我是在還張士敏的舍身相救之恩啊!

王軍呆住了!而後是滿眼含淚,最後他埋下頭小聲抽泣了起來。。。。。。。

王瑩上班三個月之後,省報社在全省範圍之內開展了一項名為他們也是英雄的專項搶救性采訪,全省共為七十四位抗戰英雄正名。其中還有兩位在過去是公認的大漢奸,王瑩是主筆,采訪組的副組長。在電視上也露了一個大臉!

第二年春天,咱村的抗戰名人張士敏的墓地重修。從此王家公開給張士敏上墳。這年冬天,對台辦,統戰部和縣委有關領導陪同一位台灣女子到張士敏的墓前祭拜。原來張士敏在失蹤的幾年間曾在外地娶妻成家,後受組織派遣回到家鄉開展敵後殺奸鋤奸活動。名號是敵後工作團,簡稱敵工團。回來的是他的孫女張什麼來著,反正一個挺怪的名字。在她的敘述中,知道她奶奶後來隨外公撤到台灣,從此斷了音訊。就是今年在收看電視節目時才知道了爺爺的消息。奶奶在確認爺爺的消息後去世,終年一百零二歲。

在王瑩的筆下,家鄉的人個個傲然獨立。尤其是老頭睿智可親,認情達練。有人就說她,你個死女子!家鄉的老頭都是王老漢啊!前兩年王老漢走了,沒出七天王大娘也走了,兩個老人的葬禮是一塊辦的。除了大伯的祭文,王瑩還獨寫了一段,後刻在了墓碑背後。王綏山,原來王老漢叫王綏山。一個緊跟時代的人,曆經國統,抗日,解放戰爭,土改,合作化,大躍進,人民公社,改革開放。說他是一個優秀的共產黨黨員,並不能準確地描述這個人的內涵。但說他是一個真正的人,一點都不為過。在他的身後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王老漢的葬禮上,大丁給他致了悼詞。可看了他孫女寫的碑文後記,深感後生可畏。把自己一生的劄記,統統交給了這位才女。他對王瑩說,共產黨人不是什麼離得開生活的仙家神仙,他們是實實在在的生在這片土地上。他們的優點人們記得,他們的缺點人們也不會忘。我把這些東西交給你,就放下了那顆走不出反思的心。大丁離開葬禮的時候,一個表情有些異樣的中年人攙扶著他。有知道的人就說這是他的小兒子。他挨批鬥的那幾年小兒子給人打殘了,腦子不好使了。

在王老漢不願提及的往事中,有很多事是與時代有衝突的東西,但卻是成功而有效的。反過來又說成功有效就一定能做嗎?什麼叫出格?出的什麼格?那個就是時代的局限。拯救本村的混混小七,是王老漢幹的一件漂亮活。可王老漢到死也沒道出其中玄機。可孫小檔每一件事在身後都大白於天下。王軍因為一次傳奇而出名,而王老漢卻因為眾多不能示人的東西而成傳奇。幾十年的風雨不倒,究竟因何故?在王瑩的小說中,有大量關於王老漢傳奇的推想。走近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