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章 雞犬升天(1 / 2)

城內袁紹等眾公卿不見了皇帝焦慮極了,於是外出尋找。而宮外顯陽苑駐紮的董卓遠遠看到宮中火起,人聲鼎沸,知道發生變故。此時董卓哪甘落後,於是便統軍急速前進,正好與眾位大臣相遇在北芒山(今北邙山)下。

宦官死亡殆盡後,閔貢扶著少帝與陳留王劉協,在夜裏追著螢火蟲的微光徒步向南走,想回到宮中。走了幾裏地,得到百姓家一輛板車,大家一齊上車,到達洛舍歇息。次日,找到馬匹,少帝獨自騎一匹,陳留王劉協和閔貢合騎一匹,從洛舍向南走,正遇眾公卿趕來和董卓軍到。連日奔波,夜不能寐,神經緊繃的少帝見董卓突然率大軍前來,再也承受不住,嚇得哭泣。大臣們對董卓說:“皇帝下詔,要軍隊後撤。”董卓不以文臣為然,說:“你們這些人身為國家大臣,不能輔佐王室,致使皇帝在外流亡,為什麼要軍隊後撤!”董卓上前參見少帝,少帝說起話來語無倫次。於是董卓又與陳留王劉協交談問起事變經過,劉協一一回答,從始至終,毫無遺漏。董卓十分高興,覺得劉協賢能,而且又是由董太後養大的,他認為自己與董太後同族,於是心裏有了廢黜少帝,改立劉協為皇帝的念頭。

董卓進京後迅速挾持了少帝、太後,掌控了朝廷中樞,眼看滿朝文武無人敢於反抗,董卓行事越發跋扈。董卓嫌自己兵力單薄,擔心不能使遠近懾服。於是,每隔四五天,就派軍隊夜裏悄悄出發到軍營附近處,第二天早上,再嚴整軍容,大張旗鼓地返回,讓人以為西方涼州又派來了援軍,而洛陽城中沒有人知道他的底細。有了“強大”的軍事後盾,董卓便有了底氣,於是他迫使朝廷以下雨不停止為理由,讓皇帝頒策罷免司空劉弘(字子高,南陽安眾人)的職務,由自己接任。

何進、何苗被誅殺後,其部下無所從屬,皆歸董卓。洛陽城內勢力成為一片散沙,率領西涼雄騎而來的董卓一家獨大,但是手下西涼兵隻有步、騎兵三千人。剛剛歸附的洛陽軍隊畢竟不是董卓的嫡係,由於地緣政治的影響,董卓並不相信他們,於是想拉攏丁原。丁原認為董卓野心太大,不會為漢室謀福祉,不願跟董卓合作,於是董卓便有了除掉丁原這個眼中釘的念頭。

與何苗一同被殺的有長史樂隱,牽招(字子經,安平觀津人)十餘歲時為同縣樂隱的學生。樂隱被害後,牽招與樂隱門生史路等人,冒著危險收斂樂隱屍體,載其還鄉。道遇山賊,史路等皆四散逃走,牽招垂淚懇求,山賊覺得他是個有義之人,放他離去,由此牽招聲名鵲起。

董卓聲勢日益浩大,騎都尉鮑信到泰山郡募兵,恰到這時歸來,對朝廷現狀感到深深的擔憂,於是他勸說袁紹:“董卓統率強兵,將有不軌的打算。現在不早作打算,必然會被他控製。應該乘他剛到,兵馬都很疲憊,發動襲擊,可以生擒董卓!”袁紹畏懼董卓,不敢發動進攻。鮑信長歎:豎子不足與謀!無奈下率領部隊返回泰山郡。又征召了士兵兩萬人,騎兵七百人,運載糧草物資的車輛五千多輛,準備隨時支援洛陽。

董卓的野心越來越大,為了廢掉少帝,彰顯自己的權利,他迫不及待的想要除掉執金吾丁原。此時,董卓手下虎賁中郎將李肅進言:“丁原威猛剛烈,帳下猛將極多,但是其威並不足以降服部眾。我有一個老鄉,叫作呂布,在我們五原當地聲明卓著,然而在丁原帳下隻是一個區區主簿,想必會心生不滿,現在您何不以假借漢室的名義讓呂布秘密誅殺丁原?”董卓以為此計可行,於是上書丁原欲反,脅迫少帝擬寫密詔殺之。

時人地緣觀念極重,李肅連夜攜帶密詔趕赴丁原營中,以老鄉的身份找到呂布,拿出密詔,誘使呂布殺死丁原。然後又以密詔令呂布掌管並州兵馬,歸屬涼州董卓。張遼、張楊、高順等將領信服,從此董卓兵力大增。

董卓又想利用袁紹來支持他,可是遭到袁紹的極力反對。董卓對袁紹說:“天下的君主,應該由賢明的人來擔任。每當想起靈帝,就使人憤恨。‘董侯’看似不錯,現在我打算改立他為皇帝,不知他是否能勝過‘史侯’?有的人小事聰明,大事糊塗,誰知道他又會怎樣?如果他也不行,劉氏就不值得再留種了!”

袁紹說:“漢朝統治天下約四百年,恩德深厚,萬民擁戴。如今皇上年齡尚幼,沒有什麼過失傳布天下。您想廢嫡立庶,恐怕眾人不會讚同您的提議!”董卓手按劍柄,嗬叱袁紹說:“小子,你膽敢這樣放肆!天下大事,難道不由我決定!我要想這樣做,誰敢不服從?你以為董卓的刀不鋒利嗎!”袁紹勃然大怒,說:“天下的英雄豪傑,難道隻有你董公一個人!”袁紹把佩刀橫過來,向眾人作了一個揖,徑直而出。董卓因新到洛陽,見袁紹是累代高官的大家,所以沒敢害他。袁紹把司隸校尉的符節懸掛在上東門,離開洛陽逃奔汝南老家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