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二章 堂堂中國要讓四方來賀(1 / 2)

台駘有感於這些曆史,也在此前與史阿的分析中認為這些胡人是無法喂熟的。台駘一直想要徹底解決北方的邊患,所以才大力發展騎兵,耗資無算,哪怕內地戰事膠著,也不舍得動用邊境的力量,正是為了在積蓄夠實力的時候,徹底將這些“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夷狄消滅。

這時,正在自己無暇分身之際,竟然能得曹操相助,台駘便已明白,這是天佑華夏子孫,在自己的鋪墊下,可以更早的解決這數個世紀以來的難題了。

曹操準備出兵征討烏桓,將領們都躍躍欲試,積極整兵。

202年,北軍都督曹操親統大軍,率監軍史阿、蕩寇將軍張遼、軍祭酒郭嘉、虎豹騎督曹純、偏將軍李通、偏將軍李典、左度遼將軍鮮於輔、護烏丸校尉閻柔、護軍韓浩、領軍梁習等,東征三郡烏丸。

五月,曹操大軍從右北平的無終縣出發。無終一帶乃是通往遼西的要衝所在,得知消息的烏丸軍隊早在這裏布兵拒敵,但時值盛夏,正趕上雨季,由於地勢低下,通往遼西的道路被滂沱大雨衝得泥濘不通,尤其是近海的那段路,積水半深不淺,車馬船支都無法通行。

曹操大軍一時無法前行,而烏丸的軍隊也暗守山中小路和險要之處,隨時注意著曹軍的動向,這種局麵一直持續到七月,依然沒有任何改善。就在這時,又一個關鍵人物出場了,這個人就是田疇。

起初,袁紹幾次派使者到徐無山中去征召率族隱居的田疇,又派人授予田疇將軍的印信,讓田疇召撫所統部眾,田疇都拒絕了。

到台駘平定冀州後,河間人邢顒(字子昂)對田疇說:“黃巾軍起事以來,已一二十年,天下動蕩不定,百姓流離失所。如今,聽說台公法令嚴明,百姓對戰亂已經厭惡,亂到極點,就會歸於平靜,請讓我先去試探一下。”

於是,邢顒收拾行裝,返回家鄉。

田疇說:“邢顒是個先知先覺的人。”

台駘委任邢顒為冀州從事,當時的人稱邢顒為“德行堂堂邢子昂”。

後來邢顒又擔任廣宗縣長,不久因為舊將去世而棄官吊喪。有司向台駘報告此事,台駘回答道:“邢顒忠於故主,真是始終如一的人啊。”

因此沒有問罪於邢顒。之後邢顒又被征為司空掾,任行唐(今屬河北石家莊)縣令,在任期間勸課農桑,大行風化。後來邢顒成為郭典的得力助手,但不久因病離職。

田疇時常因為烏桓殘殺當地士大夫而痛恨,有討伐他們的心思,但實力不夠。

202年,曹操北征烏桓,還沒到時,先派遣使者征召田疇,又命令田疇告知他的旨意。田疇戒令門客趕快整理行裝,收拾行李。

門客對他說:“以前,袁紹仰慕您的名聲,曾五次禮聘,您一直拒絕;如今,曹操的使者一來,您就好像迫不及待,這是什麼原因?”

田疇笑著回答說:“這就不是你們所能知道的了。”於是跟隨使者到了曹操軍中,任北軍戶曹掾,準備引見谘議。

通過一番交談,曹操感慨於田疇的才能,第二天便下令說,田子泰這樣的人不是我能用的,意思是讓他做個戶曹掾太屈才了,應該交予台駘重用。曹操於是立即舉他作茂才並薦他到渤海任職,田疇並沒有立即上任,而是跟著曹操的大軍一同到了無終這個地方。

曹操北征,取道“濱海道”,此道位於狹長的濱海平原,也就是今天所謂的“遼西走廊”。

這條路從無終縣出發,經玉田,豐潤,延山海關取錦州。但此時天降大雨,士卒困苦不堪,烏桓又在險要扼守,曹軍不得通過。

曹操冒著被劉表從身後偷襲的危險北征烏丸,現在卻因大雨無法進軍,有人推薦說田疇知道這裏的路徑,曹操於是找田疇問計。

田疇說,這個道路秋、夏天有水,淺的時候車馬不能通過,深的時候舟楫也載不起,最難行動。

過去右北平的郡治在平岡,所以曾經有過一條從盧龍塞(今河北喜峰口,位於徐無山麓的最東麵,坐落於兩山之間。左側是梅山,右側是雲山,在河北遷安縣西北。)出發,經白檀(今河北寬城),曆平岡(今遼寧淩源)通往柳城(今遼寧省朝陽縣十二台鄉袁台子村)的路,可惜陷壞斷絕已經二百年之久了,但從山中還能找到小路,他建議曹操假裝退兵,使烏丸軍隊放鬆警覺,然後趁機進入徐無山,再向北出盧龍塞,經平岡,從敵人防備空虛的地方進軍,直逼柳城,趁烏桓不備,一戰就可以擒拿踏頓。

這個建議立即被曹操采納,於是曹操率軍從無終撤退,在水邊的路旁留下一塊大木牌,上麵寫著:“現在夏季暑熱,道路不通,且等到秋冬,再出兵討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