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戰勝之後,再未遭到抵抗,雖然立功心切,但是依然並未冒進,是故錯失了與台駘夾擊孫權的機會。但太史慈第一個達到柴桑,麵對這座空城,太史慈兵不血刃而下之。而張允與蔡瑁配合潘鳳行軍,最終遲到一步,被太史慈奪了頭功。
台駘收軍之後,並未著急追趕,先是清理戰場,收攏傷員,然後告知其餘幾路軍,迅速開進,會師柴桑。拿下柴桑,也就意味著孫權已經失敗。台駘放出被拘謹的張昭、虞翻等人,令他們曉瑜各郡縣,安撫因戰事而四處逃亡的民眾。
台駘一麵令太史慈、臧霸各率軍兩萬分兩路追擊孫權,一麵調董昭、程昱來暫時主持荊、揚各地事務,力求在最短時間內恢複生產,安定民心。由於吳地大姓氏族群起反抗,已被台駘一網打盡,所以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應該會順利不少。
此時劉辟也趕到柴桑,四兄弟免不了暢飲一番,共享重聚之喜。而魯肅率一萬兩千士兵,攜帶柴桑囤積的金銀輜重及家眷等,在湖口正遇朱靈兩萬水軍。由於突然遭遇,朱靈未做準備,還在小心翼翼清除沿江鐵索。而魯肅軍又無糾纏之意,竟一舉衝破阻礙,浩蕩而去。朱靈急忙追趕,朱治請命斷後,兩千士兵硬是拖延了一個時辰,雖然全軍覆滅,但最終還是令魯肅走掉。
處置完柴桑事務,台駘親自趕往夏口,彙合諸將,犒勞三軍。台駘又派虞翻去見劉備,言明江東已被自己所得,關羽、張飛也盡被拿下,如果不想讓夏口軍民生靈塗炭,那就速速出降。兩日之期,過時不候。
劉備見到虞翻手持台駘使節,聽他報上名號之後,便知大勢已去,孤城談何自守,於是在劉琦、諸葛亮的陪同下捧了印綬出城投降。台駘親自去接,並將降將好生安頓。
台駘將關羽與張飛放出與劉備團聚,大感詫異之餘,劉備謝過台駘成全。
台駘不置可否,轉身而去,留他兄弟三人互訴衷腸。
台駘走後,關羽先是自責沒有守住險隘,輕信劉辟導致失手被擒,然後責怪劉備不該為了自己而拱手獻城。
劉備等關羽和張飛傾訴完畢,抱著二人的頭唏噓道:“在我心中,有什麼東西能比自己的兄弟更重要呢?別說這夏口一城了,若沒有兄弟,縱有萬裏河山又有何用?”
一聲感慨,兄弟三人抱頭痛哭,不知道是痛哭這掙脫不去如影隨形的厄運,還是痛哭那無盡夢想毀於一旦。他們三人知道,此後,恐怕是再無用武之地了。
關羽意識到自己錯怪了大哥,又看到劉備意誌消沉,開口勸慰道:“十七年了,你我還不老,不是嗎?隻要不死,終歸還有希望!”
關羽的一句“十七年”,將幾人這些年來的戎馬生涯,從塵封的記憶中喚醒,隻是那火熱的歲月如今變得如此淒涼。
無論是東奔還是西逃,無論是南征還是北戰,自己從來就沒有過立身之所。還好有兄弟們不離不棄,給自己戰鬥下去的勇氣,當習慣了和這些人並肩作戰,突然間這些戰友都將要不得不離自己而去,劉備總算懂得了什麼是孤獨。
劉備從遙遠的回憶裏抽身而出,拍了拍兩個兄弟的肩膀,歎道:“我曾經認為自己獨一無二,沒想到也不過是滄海一粟。如今敗在台駘手下,的確是為兄力不及人。我劉備從來都不曾聽天由命,但是現在,那來自深淵的無力感緊緊縛住我的身心,所有的雄心壯誌,也都被這個深淵吞沒,我已經老了,沒法再戰鬥下去了。”
張飛聽到劉備如此喪氣的話語,用力往胸口一捶,說道:“來日我砍了這廝,咱們兄弟也好趁亂逃命。”
劉備聞言大怒,教訓張飛道:“台駘此人非同小可,三弟萬不可如此莽撞!先不說能不能順利得手,我們又能不能逃出生天,孔明、憲和他們也要被你害死。”
張飛急道:“那我們就沒有辦法了嗎?”
劉備良思許久,說道:“我觀台駘並無惡意,自酸棗會盟起,他便示好於我。我投奔河北,他也對我照顧有加,及至臨走也不曾有過為難。現在二弟斬了他大將文醜,他竟不聞不問,也不加以責難,足可說明此人城府之深。像曹操、孫權這等人物都不是他的對手,為兄兩手空空又怎麼跟他鬥呢?”
張飛心情越加急迫,卻也不得不承認劉備說的不無道理。台駘幾次三番找大哥交流,從未露出過半點惡意,現在自己兵敗山倒,人家依然是禮遇有加,不得不佩服他的胸襟。
三人苦思無策,隻好決定靜觀其變。這一次,是真的聽天由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