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筱曼看了看馬路對麵,今天那輛車沒有停在那裏。“這就是我和柯伊姍最大的不同之處。”羅筱曼又歎了一口氣。
那天小心翼翼告訴柯伊姍林茂庭的答案時,柯伊姍並沒有羅筱曼想象中的傷心,反而安慰羅筱曼:“筱曼,謝謝你,早早知道結果總比晚知道好。這樣不會浪費時間。”
“對不起,伊姍,都是我鬧的。”羅筱曼思前想後,覺得自己就是罪魁禍首,激蕩一池春水,卻不過是鏡花水月。
“沒關係的。筱曼,你想那麼多幹嘛,我都不介意。想到了便去做,做完了就放下。我當時就想,如果林茂庭和我真的有緣分,那就努力去驗證,不要錯過;現在證明了,可能沒緣分,那也沒關係了呀,大上海選擇那麼多,我去努力就行了。我的信條就是不要因為沒有努力試過而後悔。”
現在,果然如她自已所言,柯伊姍如唐吉坷德般又找到了自己的戰場,又要勇敢地用嚐試,不懼失敗直麵衝鋒去了。
而自己呢?雖然就像多長了一隻眼睛、多長了兩隻耳朵,能夠比別人看到的更多,聽到的更多,可結果呢?充其量也隻是想得更多。可是想一萬次,不如做一次。
好多次,看著對麵停的那輛車,羅筱曼都在猜想,車裏真的坐著一個人嗎?車裏坐著一個什麼人呢?他/她在等待著誰呢?可不管最終的猜測與想象如何,羅筱曼最後總覺得裏麵有一雙眼睛正在看著自己,或許就是一雙熟識的眼睛,也說不定就是一雙能看見自己內心的眼睛。即使隔著一層玻璃,即使隔著一條馬路,羅筱曼依然能感覺到它們的存在。
但事實是怎樣的呢?那就是羅筱曼徒勞花費了時間,直到這一刻,她仍然沒有成功地走上前去,站在車前,去驗證一番自己多思的結果。
這個結果怎樣不重要嗎?或許是不重要,但是隻有在自己嚐試過才有權來這樣回答。在沒有嚐試的此刻,羅筱曼忽然覺得這個結果竟是如此重要。因為,今天那輛車不在那裏,或許以後也不會在那裏,那麼,結果如何,似乎就是一個謎一般的答案,令人惋惜悵然。
羅筱曼不得不承認,在愛情的這條道路上,縱使自己和柯伊姍的信條不一樣,但柯伊姍真的就是自己的老師。可不是嗎?如果自己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噢,不,行動的跛子,柯伊姍不就是一位了不起的導師嗎?
羅筱曼扭頭看了看公司的大門,在心裏做了一個決定。當這個決定在心裏蓋章的那一刻,羅筱曼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情:為何白天吳驥堯在提出那個問題之時,自己為何沒有直接回答。或許,冥冥之中,就該如此。
晚上,陪著可豆睡下了之後,羅筱曼上線赴三人之約。
有時候我們追趕時間,有時候時間追趕著我們。最近一段時間,羅筱曼經常會覺得會有這樣的混亂錯覺。從姐姐們做出遷滬的決定開始,羅筱曼就希望時間能更快一點,再快一點。同想象中一起窩在沙發上的情景相比,這種線上聊天就變得寡淡無味。不過,眼下,雖然寡淡,但仍然好比伴隨大家流淌了三年多的生命之泉,無比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