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株連(2 / 3)

此次陳餘案,或者說聖林案,姚豐、佟剛明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冷眼旁觀,肖軍雖然不太識時務地接手,也算幫馮四海解了圍。

依著馮四海的本意,就算撕破臉皮,也要把案子落到佟剛頭上。

作為支隊長,你不負責,誰來負責?作為刑偵副局長,你姚豐不主抓,誰主抓?

即使不識時務,肖軍也是刑警隊的人,這個事實,是誰也改變不了的。

所以,姚豐、佟剛雖然有小聰明,但終究缺乏大智慧,看似置身事外,明哲保身,其實卻打錯了算盤。後來的事情發展結局,也證明了這一點。

不過,此時肖軍卻不管這麼多,實際上,他也意識不到,這裏麵竟然還有這麼多的道道。

他看到的,是此案影響大,上麵又重視,如果破案,對自己的業績是很有幫助的。

從一開始,肖軍就沒想過,聖林可能不是真凶。

現在,對聖林的仇恨更是蒙住了他的眼睛,即使知道聖林不是真凶,他也要把聖林打成真凶。

用他常說的話就是:沒事兒抓你幹什麼,警察還會抓錯人?抓了你,還想跑?

案發地點,在通往禪覺寺的路上。禪覺寺的住持是聖林的奶奶,聖林在案發早上去過禪覺寺,案發時,又是去禪覺寺。

在禪覺寺後山,發現了凶器和被害人的手機。

這些事實和證據,足以將禪覺寺和聖林聯係起來,形成某種邏輯關係。

雖然禪一師太是出家人,出家人號稱不打誑語,但為了自己的親孫子,誰敢說,她還一定如此。

況且,出家人中,也不是一個敗類也沒有。

到禪覺寺傳喚禪一師太的,是女探長劉靈月。加入專案組,是她當初在床上磨了肖軍多次,才辦到的。

在劉靈月看來,拿下一個整天不問世事的老尼姑,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一哄二誘三嚇唬,用不了幾個回合,老尼姑就會有什麼說什麼。

可事實卻完全出乎她的意料之外。禪一師太除了會說“不知道”這三個字外,就隻是盤腿打坐念佛號。

劉靈月恨不得在這個可恨的老尼姑臉上連抽幾十個大嘴巴,但是,她既害怕把這個瘦弱的老尼姑打壞,自己吃不了兜著走,也害怕真的遭到報應,終於強行壓住自己的衝動。

我不打你,但可以熬你。看你能挺到何時。

於是,她將禪一師太留置24小時。24小時後,禪一師太仍念她的佛號和“不知道”經。

其實,她隻能說“不知道”,因為她確實什麼都不知道。

不知是劉靈月跟肖軍睡的太久,受肖軍影響太深,傳染了腦子不轉彎的毛病。還是她本人天生就有這個毛病,總之,就像肖軍堅信聖林殺了陳餘一樣,劉靈月也堅信:禪一師太在包庇自己的孫子。

於是,在留置期滿,本應放人後,她自作主張,繼續留置。

在電話中,她和肖軍說了幾句情話,約好中午到她的住處時,順便說了繼續留置禪一的事。

肖軍也不多想,說了句:你自己看著辦吧,爭取盡早突破。

在他們的意識當中,把一個老尼姑押幾天,根本就不算是個什麼事兒。

禪一師太留置期滿,警察局卻不放人,聖河、敏毓和禪諦到公安局要人了。

說你們要麼放人,要麼拿出拘留或者逮捕手續。劉靈月把事情推給肖軍,肖軍把事情推給上司,但就是不放人,也不出示采取進一步強製措施的手續。

禪諦和聖河、敏毓研究一番,決定分頭行動。聖河和敏毓去宗教局告狀,因為寺院是由宗教局主管的。

禪諦則和同來的十幾個尼姑留下來,找警察局主事的交涉。

但是,頭頭們正在開會,一時不能接見他們。

畢竟是出家人,能不給別人添麻煩,就盡量不給人添麻煩,況且警察局的人也沒人安排他們在哪裏等候。於是,禪諦一行就在警察局大院等著。

此時,正好到了尼姑們每天例行的上課時間,等著也是等著,況且上課也很重要,出家人不重形、相,寺院裏是佛堂,世間處處都是佛堂,警察局大院也沒什麼例外。

於是,就地盤腿打坐,念起經來。

路過的市民和到警察局辦事的人都很奇怪,心想:警察局一定是風水有問題,或者是鬧災鬧鬼,要不就是有什麼疑難案子破不了了,否則,也不會請尼姑們來做法事了。

前任市長閑的無聊,就到街上閑逛。

見堂堂警察局如此墮落,竟然光天化日之下,請尼姑來做法事,氣憤異常,命令警察局傳達室的警察,立即製止這種行為。

傳達室的警察翻了翻白眼,上下瞅了幾眼這個不起眼兒的老頭,沒搭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