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朝的皇位傳承,本無長子必須繼位的明文律令。有皇上在,主公又掌管天下兵馬,宵小尚不敢輕舉妄動。
隻是去年皇後離世,皇上今年又一病不起,若是皇上駕崩,主公繼位,必將除舊革新,整頓吏治,重拾民心,這是那些人萬萬不願意看到的。
去年皇上有病,難以理政,本應太子監國,可是,皇親國戚和一眾大臣們集體反對,以需要主公鎮守邊疆為名,擁立靜國公監國。
據傳,此事是由靜國公之母宜貴妃一手策劃,為的就是把主公排斥在朝政之外。為靜國公繼位打下基礎。
此次雖然皇上病重,但太子仍然執掌天下兵馬,按理薩馬爾不敢輕舉妄動,但此時舉國來犯,甚是蹊蹺。
其中必有緣故,主公不可不深思熟慮,謹慎從事。”
“我是父皇欽定太子,難道他們還敢謀逆不成?”
林聖武實在不願意相信,竟然還會有人敢於謀劃那些篡逆之事。
“人心叵測,如今主公已不見容於他們,皇親國戚,官員臣工,幾乎都怕殿下繼位,清算他們。隻是礙於主公民望盛隆,執掌兵馬,故而不敢輕舉妄動。
若殿下離了京城,皇上又突然駕崩,很可能立生劇變。若有新皇繼位,太子如何自處?再削了你的兵權,豈不是任人宰割?
主公宅心仁厚,可民望盛隆,功高震主,豈能見容於人?主公不可不早作籌劃。“
“以你之意如何?”
“當機立斷,攻入皇宮,繼承大統,奉皇上為太上皇。對內,整頓吏治,重振朝綱。對外,按計劃用兵薩馬爾,一戰蕩平薩馬爾主力,將他們趕出3000裏之外,保我麒麟國百年平安。
經此一戰,北、東、南三麵鄰國,必將膽戰心驚,誰還敢打我麒麟國主意?主公可成不世之功,中興麒麟。”
西門海岸終於說出了在心中盤算已久的計劃。
“對,主公,幹吧。隻要一聲令下,我們立即回營,提兵進城。城衛軍和禦林軍雖有幾萬兵馬,但十多年未經戰陣,在我們的虎狼之師麵前不堪一擊,隻要三個時辰,必可拿下皇宮。”
仁、義、禮、智四位將軍紛紛鼓噪,躍躍欲試。
林聖武知道他們所言不虛,以他的百戰之師,拿下皇宮,的確輕而易舉。
“此事關係甚大,容我仔細斟酌。你們先下去吧。”
“遵命。”
眾人正要退下,突然一個校尉氣喘噓噓跑進來。
“報!緊急軍情。太子殿下,信將軍急報,薩馬爾增兵10萬,已於三日前進攻未央城,信將軍請求太子緊急增援。”
西門海岸和四位將軍聞訊,立即回身。
他們知道,信將軍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會請求增援,尤其是在這個時候。
薩馬爾增兵10萬,加上原有兵馬,已是25萬有餘。信將軍雖有5萬兵馬,又有未央城天險可守,但破城也是遲早的事。
若不及時增援,薩馬爾鐵騎進了平原,燒殺劫掠,生靈塗炭不說,還可直抵天水城。
天水城一破,分兵一路攻打青山郡,另一路直奔興陽,一路上沒有天險可守,不僅戰火遍地,百姓遭殃,就連興陽都可能遭遇戰亂。
林聖武雖有信心最後擊敗薩馬爾,但天下黎民一場浩天大劫,卻是在所難免。況且又有那羅都三萬鐵騎行蹤隱秘,意圖不明,實在不可不防。
眾人跟隨太子已久,早與他心息相通,再不提攻打皇宮之事,一心等待林聖武決斷。
沉默許久,林聖武長歎一聲,說了句:天命難違。整整衣裝坐回椅中,肅容下令。
“薩馬爾蠻族,冥頑不靈,屢教不化。百十年來,犯我邊疆,掠我子民,視我麒麟國無人。我麒麟國不勝其擾,是可忍孰不可忍。眾將聽令!”
“仁將軍!”
“在!”
“你帶本部5萬兵馬,星夜出京,秘密行軍,出陰山口,經荒蓋草原,穿過大沙漠,直搗黃沙城,一舉拿下薩馬爾國都。
拿下黃沙城後,分兵兩萬,剿滅薩馬爾各地殘餘兵馬。一萬駐守黃沙城,其餘兩萬,秘密回師未央城。
為防消息泄露,隻與本帥聯係,不得與其他任何人溝通往來。現在立即回營,即刻啟程,不由得有誤。”
“末將得令,告辭。”
仁將軍行了個禮,也不遲疑,轉身就走。
“義將軍、禮將軍!”
“末將在。”
“你二人各帶本部人馬,明日午時啟程,晝夜兼程,趕往未央城與信將軍會和。
到達後,義將軍本部六萬人馬進駐未央城,與信將軍合力抗敵,既不得放敵入關,又要將敵拖在未央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