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其如此,他們方才心安。
若是按照西門海岸的建議,以他手中的虎狼之師,挾全勝薩馬爾的餘威,拿下林聖文,並不是什麼難事。
隻是那樣一來,一場內戰就不可避免的了。
不僅兄弟同室操戈,自相殘殺,便是天下百姓,也將陷入生靈塗炭之中。自己也將陷入不仁不義之中。
這些想法,自然是莫林思科的猜想之詞,不過,據後來的事實來看,雖是猜測,卻也離事實相去不遠。
林聖武帶兵回京,大軍駐紮城外。他把西門海岸和五位將軍留在軍中,連一個衛士都沒帶,孤身進宮了。
林聖武和林聖文兄弟兩個到底談了些什麼,莫林思科的書中也沒有記載。
隻是說,一天之後,幾個太監和林聖武回到城外軍中,並且帶回了玉秋容等太子家眷。但家眷們被禦林軍嚴密看護著,在城門口等著,沒有一起回到軍中。
林聖武回到軍營,召集將領們開會,宣布了他的決定:他已經與新皇達成了協議,和平解決這場宮廷變故。
林聖文交回太子家眷,由西門海岸和五位將軍帶一萬人馬護送,遠赴海外,自謀出路,今後不得返回麒麟國。
他自己暫留興陽,待父皇安葬大典後,再前去與他們會合。
新皇答應,林聖武手下兵馬去留隨意,願意留下的,聽從改編,不願留下的,給資遣散,解甲歸田。
雖然太子如此說,但是,西門海岸和五位將軍都認為,這隻是林聖文的一個圈套。他是軍隊不會放過林聖武的。
他們從各方麵進行分析,列舉出各種證據,但是,林聖武就是不為所動。
西門海岸見太子心意已決,知道事已至此,難以再讓太子改變主意,也就不再多言。
他知道,太子讓他們護送家眷遠赴海外,實際上也是幫他們安排一條活路,太子交出兵權後,除非他們舉兵謀反,否則,新皇早晚不會放過他們。
有這樣一支虎狼之師在身邊,林聖文睡覺都不會安穩。
太子既然已經心灰意冷,不願意自家兄弟反目,他們也就隻能聽從主子的安排了。
林聖武安排已定,回到城門,接回了家眷,交給了五位將軍,又單獨找西門海岸交代一番。然後拔劍自殺了。
玉秋容等幾位太子妃製止不及,雖悲痛欲絕,但很快被五位將軍強行帶回軍營。
此時,太監頒布聖旨:廢太子林聖武抗旨帶兵進京,圖謀不軌,賜令自盡。
其雖不敬,但心有所悔。朕念先皇之恩,體恤天下,寬大為懷。赦廢太子麾下下所有將士之罪,永不追究。
廢太子家眷一體人等一並赦免,來去自由。
五位將軍見主公自殺,就要召集兵馬造反,在西門海岸力勸之下,總算安撫下來。帶著一萬人馬,拉上林聖武屍體,開始撤離。
麒麟國是個內陸國,並不臨海,要出海外,必須借道鄰國大梁。
在大梁國境邊,西門海岸孤身一人前往鄰國大梁都城,想說服大梁放他們過境。
五位將軍不知道大梁國態度如何,已經做好了大打一戰,強行奪路的準備。
此時,雖然他們隻有一萬人馬,但都是對太子忠心耿耿的百戰精銳,對太子被逼自盡都懷著一股悲憤之情。
一萬人馬攻城略地或許不夠,但隻是突圍過境,別人還真是難以攔住他們。薩馬爾的羅都鐵騎都是他們的手下敗將,更不要說大梁了。
不過,事情完全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
西門海岸很快就回來了,不僅他回來了,大梁國的丞相也奉旨也一同來了。不僅帶來了大量車馬軍械糧草,還贈送大量金銀布帛給太子家眷。並派五千兵馬開路,護送過境。
到了港口,又給準備了船、向導、水手、糧食、淡水、種子、牲畜、農具、工匠和一些犯官女眷、官妓、營妓、女奴等三千餘人,一並贈送給麒麟國太子林聖武的家眷玉秋容。
按照大梁皇帝的詔書所言,此舉是出於對林聖武的景仰之情,感念其一舉伐滅薩馬爾之功。因為林聖武滅了薩馬爾,也是為大梁鏟除了一個極大的威脅。
這個原因,很有說服力,令人不得不信。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火化了林聖武,經修養整頓後,玉秋容決定出發,大梁丞相則極盡禮遇,恭送出海。另有幾十條商船,一同隨行。
玉秋容、西門海岸一行,乘坐100多條大船,在海上航行三個多月後,遇到一片陸地。
登陸後,經過短暫交戰,不費吹灰之力,擊敗土著部落的武裝,攻占了都城。
說是都城,實際上也就是兩三條街的大村落,都沒有麒麟國的一個縣城大。
立足之後,埋葬了林聖武的骨灰,眾人推太子妃玉秋容為女王,號聖榮女王。
西門海岸為丞相,仿麒麟國製,設六部州縣。
仁將軍任吏部尚書,信將軍任刑部尚書,禮將軍任禮部尚書,智將軍任工部尚書,義將軍任兵部尚書,莫林思科任戶部尚書。
舒妃任宮廷總管,紫妃任墾殖總管,青妃任國子監監正,黛妃——薩馬爾?阿黛爾任禦史中丞,大梁贈送的犯官劉文略任欽天監監正。
中央機構建立起來之後,一萬虎狼之師分成兩部,一部兩千人編成水師,由大梁國皇帝贈送船隊的首領史行健任提督,開始練兵,征剿海盜。
另一部八千人由兵部尚書義將軍統領,四處征戰。
工部開始建都城、王宮。
禮部則派出使節出使周邊各國和部落……。
當地土著多處於刀耕火種時代,麒麟國的精銳之師所到之處,土著望風披靡。很快,各部落紛紛來降。
僅半年時間,拓地長兩千裏,闊八百裏。設12州48縣。增設理藩院,統轄各部落事務。
登陸整一年後,玉秋容舉行正式登基大典,拜祭天地,宣告新朝正式成立。國號大林,年號始立,追諡太子林聖武為聖武昭烈帝,立都玉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