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意你的條件,保證不讓其他任何人卷進來。我曾經是一名軍人,請允許我向您敬禮,表達我對您的敬意。”
凡奇說著,以最標準的姿勢,給王主管敬禮。
凡奇對王主管的敬意是發自內心的。
他本來以為,王主管即使是同意,也會表現的慷慨激昂,發表一番大道理。
沒想到,竟然是平凡地想要保護員工們的人身安全,把他們安全地帶回家。
看似簡單平凡的訴求,其實卻是深沉高貴的情懷。
生死關頭,高管們跑了,他卻留下來,與員工們同生共死,僅憑這一點,就沒有幾個人能做得到。
聖老大推算王主管是我們的貴人,是準。但不是全準,他還是那些員工們的貴人。
隻是有一點還不是太明了,王主管催我抓緊時間,盡早動手。否則,ABS的人來了,變數就多了。這是什麼意思呢?
凡奇邊往回走,邊揣摩王主管的心意。
他的推斷是:現在,是尼左夫負責占領麥拉油田。尼左夫當雇傭軍也好,參加反政府武裝也好,不過是為了錢,沒有什麼政治訴求。
他是個職業軍人,多少也會講究一些軍事倫理,況且眼下又是用人之際,所以,對原來留下的工人還算是客氣。隻要不鬧事兒,能維持油田的運轉,一般不會濫殺無辜。
如果是ABS組織來了,很可能就是另一番情形了。
他們既反對西利亞政府,也反對伊沙克政府,還反對以米國為首的西方。有著明確的政治訴求,做事又無原則、底線,殺人、斬首是家常便飯。
若是由他們來占領油田,那員工們的日子,可就是暗無天日了。
實際上,凡奇的推斷是對的。王主管擔心的,正是這一點。
“看來,ABS這個因素還得考慮進去,萬一動起手來,ABS突然來增援,可就有些棘手了。”
凡奇和聖林原來沒考慮ABS的因素,現在,他必須認真地考慮這個變數了。
楊木林的偵察進行的很順利。
大個盧比對他還是信任的。但這種信任,絕不是僅僅因為楊木林曾經給他送禮。
實際上,在答應楊木林跟著他送飯之前,盧比暗中曾經對他進行過考察。
盧比調取了楊木林在脫硫站工作的視頻,也向負責脫硫站守衛的衛兵了解過楊木林,沒發現楊木林的表現有什麼異常。
盧比也考慮過,楊木林是不是某個勢力滲透進來的偵察兵,不過,他的思路陷入了一個定勢:隻有聯軍、伊沙克政府軍、莫爾德人才會派人滲透。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這個楚國人都沒有理由是這些勢力的人。
最後,大個盧比得出了結論:楊比其他人更值得信任。
麥拉油田的防禦態勢,與凡奇預料的基本相同。
外圍是一條有高架塔組成的前突防線。不過,高架塔不是4座,而是六座。加上正門,外圍共有7個據點。
每個據點4人,一共28人。比原來預計的數目多出了8人。
各個據點的兵員、火力配置平均,沒有什麼重點。由此可見,尼左夫沒有重點防禦方向。
說白了,就是他也不知道,如果敵人進攻,會從什麼方向進攻。
不過,這似乎也不能怪尼左夫。
在戰場上,要判斷敵人的進攻方向,本來就很難。
何況,麥拉油田處於一片平原之中,四周沒有山脈、河流等明顯屏障物,從那個方向進攻,都是一馬平川,都是可能的,也都是合理的。
就算是換了別人,在沒有明確的情報支持下,也難以做出比這更高明的部署來。
說到情報支持,就更是尼左夫的短板了。他的假想敵,一直是伊沙克政府軍、莫爾德人和多國聯軍。但是,這三方目前都沒有進攻跡象。
而他真正的敵人——英雄陣線,尼左夫現在根本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第二道防線,兵力和火力配置,幾乎就和凡奇推測的完全一樣。好像就是凡奇本人部署的似的。
各個防禦陣地的兵力、火力也是平均配置。這樣部署,也不奇怪。第一道防線的防禦思路已定,第二道防線,也隻能延續這個思路。
巡邏隊仍然是2支,合計60人。固定哨位的人數,有些變化。
前天,注水站的鷹國籍工人酗酒,和抽油機的印地安諾籍工人打架。為了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尼左夫加強了固定哨位的守衛力量。從他的預備隊裏,抽調了10人,充實到注水站、發電廠、宿舍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