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 兩日顛簸行,身體遭不適(1 / 2)

在阿喜的認知裏,她所知道的幾個國家,除了明國楚國之外,還有明國楚國周圍的蠻夷、倭寇之類,隻不過跟他們比起來,明國和楚國的國勢要強大得多,也擁有著比他們更多的百姓和更富饒的資產。

所以對於明國和楚國來說,都隻把對方當成了自己最大的敵人,想要完全地占領對方所有的土地和資源,不用再受對方的牽製。

這也是為什麼數百年來,北朝和楚國雖然也有過些許因為聯姻或者其他原因而導致的一小段和平時期,但其實更多的時候,都是絞盡腦汁的想著如何從對方身上占到更多的便宜。

即便現在北朝已經被司馬南奪權,改國號為明,但它與楚國之間的性質卻還是沒有發生改變。

阿喜是沒有來過楚國的,她對楚國說的了解,都不過是從書裏頭看到,還有聽婆婆嘴中說的。

楚國是在明國的西邊,地勢十分的狹長,它由南而北綿延的距離幾乎是它由東到西的三倍。明國的地形多為高山和平穀,而楚國的地形卻要複雜得多,它既有連綿起伏的山丘,也有一望無際的平原,有些地方四季如春,有些地方四季分明。

楚國的地形如此複雜,但也的確證明了當初楚國的始皇帝,要打下這楚國的偌大江山有多麼不容易,聽說那時候楚國建國足足用了幾十年,光是征戰南北就幾乎花掉了楚始皇在位一半以上的時間。

所以說楚國都是在馬背上打下的江山,這也是為什麼楚國人都十分善騎的原因,聽說就算是女子,都是從小個個會騎馬會喝酒,豪爽得很,尤其是偏北的京都。或許也是因為京都原本就在楚國偏北的位置,寒冷的日子總是比暖和的日子多,所以楚國人也常常有小酌幾口暖暖身子的習慣。

阿喜所知道的也僅僅隻有這些了,她出生在北朝,從小到大也一直呆在北朝,雖然後來北朝的國君被奪權,北朝也不複存在,可是畢竟是明國的前身,其實在內裏並沒有任何的區別。

但楚國就不一樣了,她從來沒有去過楚國,其實若是這一次,不論其他任何事的話,阿喜還是有一點想去楚國的,她也想看看那個在書裏的楚國,到底實際上是什麼樣的,是不是跟書裏說的還有婆婆講的一樣,它又跟北朝有什麼區別。

隻是,楚文胥他們也並沒有給阿喜多少時間去圓這個心願。

也不知道是不是京都傳來了什麼消息,還是楚文胥他們有什麼事情等著要去做,總之這一路上,馬車的行程雖然雖然算不得飛快,卻幾乎不停歇一般,到了驛站也沒有多少歇腳的時間,換上了幾匹馬又上了行程。

若是不需要置辦東西,連大城也不會進,都是為了免去人多堵住馬車去路而繞了一旁的清淨遠路。

就這樣活活趕了兩天路,除了晚上在樹林裏小憩了一會,其他時候都是在馬程上。楚國的第一印象留給阿喜的,就隻有窗戶邊沒有太多變化的風景,還有響徹不斷的馬蹄聲。

阿喜在馬車上也覺得簡直渾身不對勁,或許是因為她從來沒有趕過這麼遠的路,坐著吧,便覺得屁股疼,可若是想躺著眯一會兒吧,卻總是睡不熟,連吃東西都沒有什麼胃口吃了,足足趕了兩天的路程,阿喜頂多也就吃了兩個饅頭喝了幾口水下肚。

這會子是又餓又困的,更是沒力氣沒興致去好好看什麼楚國了。

最要命的是,自從阿喜醒了過來,楚文胥便沒再跟她坐同一輛馬車了,這兩天路活生生的都是阿喜一個人在馬車裏悶過去的。雖說這家夥是挺討人厭的,可是到了這種時候,阿喜覺得還不如他在自己旁邊,能說上兩句話了,總也好過自己呆在馬車裏頭,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

除了偶爾休息的時候,會有人到她的馬車給她送點吃的,若是朝靈那小子來的話,還能陪她說上兩句話,可也呆不了多長時間,就又要出發了。

總之,這一路趕的,可沒把阿喜給折騰的夠嗆。

隻是終於的,楚文胥像是發了善心一般,竟然一路吩咐了下來,說是今天晚上要進城休息。阿喜隻聽著外頭的手下傳的這句話,就像是久旱逢甘霖一般了。

到了傍晚時分,馬車速度終於漸漸地慢了下來,馬車外的人聲也漸漸的嘈雜了起來。阿喜撐了幾分力氣坐到窗戶前,朝著外頭看過去,才發現馬車已經在進城了。

天色還沒有完全的昏暗下來,來來往往進城出城的人也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