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拉攏襄王侯,立正天子位(1 / 2)

“襄王陳溫?”成鈺點了點頭。

襄王他自然是聽說過的,襄王在明國偏南的襄城,鎮守襄城,擁兵數千。

這襄王陳溫雖非成姓,可祖上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北朝時期就被封作了襄王,擁兵鎮守襄城,子孫雖然沒有什麼建業,但光是吃這祖上的老本都夠了。

陳溫幾乎連皇城都沒有去過多少次,子承父爵當上了這襄王,在北朝時期就從未有過什麼立場,所以司馬南奪權改國號之後,也沒有輕易去動這襄王的位置。

在之前的北朝,其實也有類似襄王這樣幾個擁兵的旁係王侯,這也是導致北朝兵馬大權並不集中,輕易地便被司馬南分離掉成武兵權的緣由。

但是在這些王侯之中,襄王的兵馬是最多的,其他幾個旁係王侯的兵馬早就不足掛齒也早已擁護司馬南,唯獨這陳溫,卻是到現在還沒真正擺出過自己的立場。

“襄王祖上對於百姓有著汗馬功勞,這襄王侯在百姓心中的地位還是有的,若是能得到襄王侯的支持和兵馬,有老夫與襄王侯同時扶持你舉旗立王,老夫想你這所立的王,地位定然不會低於五葉城成飛。”李昂點了點頭,手指從地圖上的遂城一路向東南劃到了不遠處的襄城。

“襄城離遂城並不遠,襄王手上還有一萬多兵馬,若是我們兩相合手,這遂城和襄城建立起防線,我們的勝算可就大了不少了,有了那襄王的一萬多兵馬,我們的兵馬也已經幾乎兩萬,比起成飛來說更甚一籌。”

成鈺聽著李昂的話,倒是也明白幾分他所說的意思,這襄王在百姓心中的威望的確是有的,畢竟當初陳溫祖上立下的赫赫功勞還並沒有過去多久。

若是他能有了北朝戰將傲林軍統領李昂和擁兵上萬的襄王陳溫兩個人同時的扶持,那麼他這處的舉旗立王,定然是要比成飛的綠林擁捧更為讓人信服,也更為權威的。

當然,這其中最誘人的,還當屬襄王陳溫手上的那一萬兵馬。

對於成鈺和李昂來說,如今最缺的,就是這兵馬了,可是……

“可是將軍,陳溫向來在朝政上都沒有立場,聽說當初司馬南想得到他的擁護,他尚且置之度外兩不相幫,如今讓他來幫我們,怕也是不簡單。”

成鈺如此說著,李昂卻是搖了搖頭,“不,小鈺你錯了,陳溫並非沒有立場,相反、他的立場很是堅定,便是永遠站在自己的利益之上。”

而當初,這陳溫也並非沒有幫司馬南,恰恰相反,他正巧站在的,就是司馬南的立場上。

當初司馬南奪權逼宮,直接謀反上位,殺了小皇帝成高取而代之。當時的確引起了北朝上下國仇民恨,四處也有擁護北朝之人起義,隻可惜盡數被司馬南鎮壓。

其實當時,百姓最期待的還是北朝王侯聯兵北上攻打司馬南,奪回這北朝政權來。

隻可惜,在這其中擁兵最多的襄王陳溫,卻是一直沒有動靜。

他是幾個王侯之中兵馬最多也是最說得上話的,他不動,其他幾個人都不敢貿然聯兵北上,就這樣錯過了最好的時機,讓司馬南坐穩了那皇帝的位置,改了國號為明。而陳溫,到了這明國,依舊還是安安穩穩地當著他的襄王。

成鈺聽著李昂的話,倒是也明白了幾分,“將軍的意思是,當初襄王就是幫著司馬南的,是司馬南讓他按兵不動拖住其他擁兵的王侯,讓他少上不少的阻礙。”

“沒錯。”李昂點了點頭,“陳溫這筆買賣很是劃算,看似毫無立場哪邊成敗都不會影響到他,其實最有利的就是他,因為無論是北朝還是明國,他都會是那個最安然無恙的襄王。”

“這個陳溫,還真是狡猾得很。”成鈺下頜動了動,頓了頓,又是微微歪了幾分腦袋,帶著些許疑惑地問道,“可是,照將軍此言,這陳溫既已跟司馬南達成盟約,我們又如何能讓襄王轉而扶持我們?”

“再簡單不過了。”李昂聽著,臉上的神色卻是沒有多少的變化,“既然盟約是因為利益所驅使,那麼也會因為利益而分散,隻要我們提出的買賣比司馬南的更誘人,陳溫此等利益所趨的立場,又如何不會扶持我們,更何況……”

更何況陳溫和司馬南的盟約其實也早已有所破裂,過河拆橋這種事情,司馬南做得也還算順手。

李昂雖不確定,不過也的確有消息聽說,當初陳溫和司馬南做定的盟約,若是司馬南當上皇帝,這幾個旁係王侯的兵馬會將大半移交到陳溫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