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 軍心已穩定,兩軍連惡戰(1 / 2)

許多事情就是這樣,其實對於這些個鹿城百姓來說,這天下是姓成還是姓司馬,其實並沒有太多本質上的區別。隻要誰當上皇帝能夠庇佑住他們的這一方平安,就已經是足夠了。

原本北朝軍害得鹿城再次陷入到血腥之中,又引得明軍派了十萬精兵前來奪城,讓鹿城難以安生。

可如今,北朝軍竟然能夠贏得了號稱有十萬精兵的明軍,那便代表著,他們或許,真的能守得住這鹿城來,讓他們無需再次淪入無休無止的戰爭,他們自然也希望著北朝軍能夠做的下來。

更何況,比起三年暴政的司馬皇帝來說,似乎的確以前的北朝,要比如今清明多了。

如此一役下來,那些個戰利品擺在了明麵上,已經讓不少的鹿城人都心中有些雀躍,對北朝軍再次燃起了信心。

而對於城北軍營的人,更也是一場無聲的震撼。

他們從一開始的恐懼於明國的十萬精兵,打著退堂鼓想要離開鹿城不再支援北朝軍。到後來經過蘇穆芸和蕭鵬的事情,稍稍定下幾分心思卻還是各樣顧慮,再到如今,那些個城北軍營的人,聽著從城門口傳來的捷報,聽著那所謂的戰神寧國勝和那些個明國的精兵,竟然會被城南軍營的那些個人打得屁滾尿流,將整個營裏的物事都遺棄了開去,還整整折了上千的人。

這樣的消息,對於那些城北軍營裏的人來說,怎麼能不震撼。

他們終於堅定地相信,那日後北王後在城北軍營裏說出的那番話,絕不隻是空洞之言,而是確確鑿鑿之語。

他們的李將軍,的確要比明國的寧國勝有能耐多了。李將軍都沒有出馬,隻是手下的兩個副將,竟然都能夠將寧將軍打到了被迫要全軍撤離的地步。

看來,鹿城這一戰,北朝還真不一定會輸。

或許,他們真的能守下來,真的能輔佐後北王一起,殺了寧國勝,重新奪回了北朝天下。

而他們這些人,也即將成為後北王旗下的開國之軍,到時候,定然是跟著後北王享之無盡了。

那些個城北軍營裏的將士,心中都是如此想著,終於是定下了原本遲疑不決的軍心。一時之間,連平日裏的訓練都全是各個認真不已,大有一番要上陣殺敵的氣魄來。

這對於李昂和成鈺來說,才真的是這一次北明交戰最大的收獲。

明軍想要靠著十萬精兵來擾亂北朝軍心打壓士氣的詭計,也就此是不攻自破,北朝軍也還算得上是齊心了不少,終於有了可以同明軍再戰的底氣。

隻是李昂還是明白,羅運不懂兵馬,寧國勝又狂妄自大,他們沒算到北朝軍會有膽子在這個時候偷襲,還會主動出擊。所以這一次他們北朝軍,的確是占了幾分偷襲的優勢。

雖然折了明軍上千人,也算得上是寧國勝手底下的精銳騎兵,但再怎麼說,明軍的人數還是占了一個大優勢,等到明國的軍馬全都聚齊到了鹿城來,光是車輪戰或許都要耗上他們全部的精力,也能給他們的人盡可能的休息時間。

李昂知道,他們如今能做的,或許也隻有盡可能地用幾道防線,再拖延住明軍的時間,五葉城還有成飛,他們也還有襄城忻州他們的兵馬。

明國不一定能禁得起這樣的消耗,他、隻能這樣賭一把了。

李昂猜得果然也沒有錯,這樣的成果,對於明軍來說,還算不上是大損失,隻是這件事情或許還真是把寧國勝給氣著了,他們稍作休整,其實也等不得後頭的部隊,便是開始發起對鹿城的猛攻。

當然,李昂也早已做好了所有的準備,在城外布好了三道防線,一道一道地抵抗著寧國勝。

秦卓和張天達的這一場勝仗,鼓舞了不少北朝軍的士氣,和明國的交戰下來,各個都是如同打了雞血一般,勇猛無比。即便是上了些許之前城北軍營的人,卻也是各個卯足了勁的,全然看不出來是像著之前一般打著退堂鼓懷疑後北王朝的模樣了。

如此,北朝軍正是意氣風發之時,而寧國勝又急於求成,還未曾全盤調整好,便領著人攻城,手下的兵馬大多疲軟,一百裏防線處的地方,連攻了三日都未曾攻下來。

北朝軍自然都是各個歡喜雀躍,自以為僅憑著他們都能夠抵擋得了明軍的數萬兵馬。

隻是這連連的數戰下來,李昂和秦卓他們幾個,卻依然能夠輕易地看得出來其中的弊端。寧國勝,在一步步地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