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闊的速度很快,他知道他們的成敗與否與平陽城這一處的戰果有很大的關係,平陽城越快攻破,鹿城便越有機會能夠保留下來,所以他們這一處容不得有任何耽擱。
他李闊是李昂身邊的中郎將,又是李係一脈,他的身份地位在北朝軍中隻有高沒有低,讓他千裏迢迢到五葉城來和成飛結盟,成鈺已經展示了他足夠的誠意,成飛自然也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拒絕。
成飛在五葉城舉旗立王,自稱成業王,手上精兵上萬,從五葉城開始招兵買馬籠絡天下綠林好漢,兩次大敗明軍精兵,對許多百姓而言,原本是最有希望可以打敗司馬南複興北朝的人。
可無奈,因著這平陽城的地勢問題,他們幾次差點攻破平陽城,卻又再次被明軍給趕回了五葉城去,什麼便宜都沒有撈著也就罷了,還白白損耗了他們大部分的兵力和物資,如今被圍堵在五葉城中,早就沒了之前的士氣和優勢。
成飛清楚地知道,若是這平陽城他們還不能夠完全拿下,再這麼拖延時間下去,別說平陽城了,五葉城都早晚會扛不下去。
他手下的那些個人也不是沒有過提出要主動和遂城成鈺聯盟的想法,可他猶豫了一段時間還是拒絕了。
再怎麼說,這成姓一脈複興北朝,他成飛舉旗立王趕在了成鈺前頭,天下為了北朝的好漢也都以他為尊,他成業王的名聲怎麼都比那什麼後北王響得多。那成鈺不過也是趁著他們五葉城牽製住了大部分明軍,才給了他們機會,一路從遂城攻到了鹿城去。
他們兩個之間尊卑早有分別,哪裏有什麼他這個先立王的主動去和那個隨波逐流專撿漏的人去聯盟的。
成飛放不下這個麵子,自然也從未有過這樣的想法。但如今是他成鈺先行主動提出來,還為表誠意,專門派了兩支隊伍到五葉城支援他們,他當然可以順理成章地答應結盟的要求,總之隻要能夠攻下平陽城,在平陽城裏坐穩他這個成業王的身份,再之後的事情,不管他要不要去支援鹿城,和成鈺打成一條戰線,也都隻由著他了,他成鈺沒有一點能說得上話的。
自此,五葉城和鹿城終於是結成了一條戰線,李闊帶著兵馬和成飛迅速結盟,同阿喜派過去的一支韓家暗隊一起,和五葉城調整陣型攻略,向平陽城發起了猛烈進攻。
五葉城和平陽城兩城之間的戰爭已經持續了幾個月,這兩個城都因為這數日的交戰而損耗不少,哪邊其實都禁不起哪方的一陣猛攻。
如今五葉城有了李闊和韓家暗隊,就如虎添翼一般,讓平陽城再無多少還擊之力,幾次猛攻之下,平陽城消耗過半,已經搖搖欲墜,再也受不住多時了。
平陽城那頭的行動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鹿城這一塊兒來,成鈺他們自然是預料之中,寧國勝卻是吃了個大驚。
雖然平陽城那頭有明國的其他將士抵擋,並不在他的掌控範圍之內,但是平陽城那一處突然如此氣勢洶洶,如同有了天降之兵一般。
這般的異樣自然是不能讓他不放在心中,他不覺得是五葉城的成飛又如何在短時間內能招到這麼多兵馬,若真是有此能耐,平陽城怕早就淪為那成飛的甕中之物了。
唯一的可能性,是成飛又結盟到了其他人,但如何對於那些北朝餘孽來說,陳溫也就那麼點兵馬,和成鈺聯婚支援了鹿城,就絕對騰不出其他兵馬來支援五葉城。
除非,是從鹿城這兒調派過去的人手,除非、是他成鈺和成飛聯盟了。
這一點是寧國勝還真沒預料到的,成飛和成鈺雖然都是北朝餘孽妄想要對抗明國,可這兩人分屬兩地,最後都是要爭帝的,互相之間說不上有多少信任,何況之前陳溫一處成鈺搶先結盟早就結下了怨恨,竟沒想到反過來兩人還會結盟共同對抗明國。
不過不管這其中到底是因為什麼緣由,若平陽城一處還真是鹿城增派過去的人手,那如今的鹿城自然是內裏空虛,少了不少戰鬥力來。
看來,那些個鹿城裏頭的北朝餘孽還真的以為他們手上有一個羅運,便能靠著羅運牽製住自己這頭的兵力,讓鹿城停戰,好讓他們有機會去支援平陽城,到時候平陽城一破,再連同成飛的兵馬一起圍攻他。
寧國勝冷哼了一聲,算盤是的確打得好,隻可惜他們的確是低估了自己了,還真以為一個羅運在自己能有這麼大的本事嗎?
如此戰況,寧國勝懶得再跟軍中那些羅運一派的人多爭執,反正羅運不在,他在軍中是唯一的權威,那些人即便有什麼異議,也沒辦法阻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