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九原李氏(1 / 2)

在東漢時期,學生一般有弟子和門生兩種形勢。弟子,既是夫子親授學識,而門生,則一般是由各個弟子傳授,有的甚至壓根沒有學到什麼,隻是掛個名而已。所以很多時候可以看到,那些世間大儒雖然麾下門生無數,但真正的弟子卻並沒有多少。

皇甫規兩人雖然算不上當世大儒,但也是非常著名的儒士。換做任何時候,他們任何一人想要收弟子的話,那人隻要不傻肯定是直接倒頭就拜,可如今,兩人同時想要收一人為弟子……

“然明啊,你可是當朝大司農,雖然現在調任護匈奴中郎將,但誰知道你什麼時候回京複職?阿義年紀尚,如果你回京了,難道還把阿義帶回京師?”皇甫規臉色不善的看著張奐道。

“威明,你這話我就不同意了,雖然我可能呆在並州的時間不長,但以阿義的聰慧,我想也不需要教導他太久。而且我可是師從仲威公,威明你呢?”張奐一臉挑釁的看著皇甫規問道。

張奐口中的仲威公乃是昔年的當朝太尉,下大儒。張奐連這位大神來,顯然是對李義誌在必得。

一句話,頓時把皇甫規氣得臉紅脖子粗,“哼!就算你師從仲威公又如何?昔日孔夫子有弟子000,但都一樣厲害嗎?”

起來,皇甫規和張奐兩人可是關係非常好,而且在年前,朝廷本來是想要讓皇甫規擔任度遼將軍的,是他舉薦了當時還是中郎將的張奐代替自己。而在張奐成為度遼將軍後,皇甫規則被任命為了使匈奴中郎將。在今年初,張奐升任大司農,皇甫規又調任到了度遼將軍。

隻是……在任何時代,都有著師擇徒、徒擇師的情況,為師者希望找到資卓越的弟子,為徒者則希望能夠找到學究人的師父。而對於皇甫規兩人來,李義,無疑就是那個值得他們收為弟子之人。

畢竟就算以張奐、皇甫規兩人的閱曆,也未曾見過像李義這般資聰慧的孩子,或許,隻有古代那1歲就出使趙國,被當時秦王封為上卿的甘羅,又或者昔日齊國的孟嚐君這樣的千古神童才能夠比擬吧?

如此神童,不就是最好的弟子嗎?沒遇到也就算了,如今既然遇到了,別皇甫規和張奐兩人是好朋友,就算是父子、師徒,恐怕也會有爭一爭的想法。

看著兩個60多歲的老人為了收李義為徒,仿佛兩個孩子那邊在那邊不斷的攀比爭吵,一旁的李彥、郭鴻等人看得當真是哭笑不得。倒是李彥的表情頗為複雜,似乎並沒有對此感到很開心。

見狀,郭鴻和陳古又如何不知道李彥的想法?“拜師也不一定非得出仕嘛~而且阿義還,未來,誰知道會如何呢?”郭鴻似乎在感歎一樣的勸道。

對於李義,他是真的不希望看到其因為那莫名其妙的祖訓當一輩子的豪強。畢竟豪強聽起來好聽,但還不就是一個地主?而且郭鴻雖然不知道以後李義會成長到什麼程度,但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最少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李義的未來絕對差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