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今年40歲,而李義不過1歲,6年的歲數差距並沒有阻礙他們之間的交流,從詩詞歌賦到統兵武藝,兩人找到了無數個共同的話題。
“子康啊子康,允之前聽你的名聲時,還多有不信,如今才知道,這世上當真是有神童的存在啊。”王允大笑著道。
“嗬嗬,世間神童繁多,不過義剛好合子師你的脾氣罷了。”李義聞言笑道。因為王允的強烈要求,李義隻能無奈的直呼王允的字。不過不得不,王允這麼一個行為,就瞬間刷了李義最少0點友好度。
“誒,子康這話就太過於謙虛了。允也見過許多就讀童子科的所謂神童,就好像臧中郎將之子臧洪。但他們也不過是諷書萬字,真正能像子康你懂得書中道理的人又有幾何?”王允聞言搖頭道。
所謂諷書,其實就是背書,按照之前郭鴻所言的童子科規定,隻要能夠諷書9000字以上,就可以成為童子科的備選人選。當然了,除了諷書之外,還需要經過許多考核,不過這些考核在王允的眼中,壓根不值一提。
對於王允的話,李義並沒有反駁,因為他也不知道童子科裏的那些神童到底都是什麼樣的家夥。不過不管怎麼想,這些人應該也不可能像王允口中那麼沒用才是。
不過李義自然也不可能替那些童子郎們話,畢竟又不熟。他們兩人不斷談地,當然更多的還是關於治理地方以及抵禦胡人的問題。
“對了子康,聽最近朝廷對北方胡人會有大動作……”王允一臉神秘兮兮的道。
“大動作?難道聖上準備北伐?!”李義聞言古怪的問道。北伐,自從漢武帝劉徹之後,曆代漢朝皇帝哪個都想再現武帝的不世之功,隻是北伐又哪有那麼簡單呢?別的不,單單國力這一點,李義就不覺得如今的大漢朝能夠撐得起北伐的消耗。
“算不上北伐,不過自永壽二年以來,胡人單於檀石槐多次擾邊,更拒絕本朝的和親封王,這等奇恥大辱,朝廷又如何甘心?”王允有些無奈的歎道。他的表情很難看,不過也很正常,本來和親封王就算是漢朝向鮮卑低頭了,可這種情況下,那檀石槐竟然毫不猶豫的就拒絕了,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打臉嘛。
聞言,李義恍然,隨後不禁有些神往,穿越到東漢末年,李義的夢想無非兩個,一個自然是和劉備、曹操等人爭奪下,其二則是北伐胡人,避免五胡亂華的慘劇發生。
“可惜義年紀尚,又在守孝期間,不然真想率人與軍一同北伐,讓那些胡人再次想起什麼叫做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李義感歎著,同時,記憶中冒出了一首詩篇。那是他前世背誦洛神賦的時候順眼看到的,不知為何,明明前世隻是依稀記得兩句,可如今卻異常的清晰。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一首曹植的【白馬篇】,被李義稍作修改後緩緩吟了出來,不得不,這些年來的詩經禮記李義並沒有白看,看看王允那目瞪口呆的表情,就知道這首白馬篇讓他有多麼的震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