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縣外的一處樹林中,張角和李義隨意的坐在樹樁上飲著酒,一旁呂布、顏良默契的退到了遠處幫忙警戒,隻有白懶洋洋的趴在李義的腳邊打著哈欠。
“想不到尊駕對於黃老之學竟然也有涉獵,實在是讓角汗顏啊……”張角看著李義恭聲道,語氣中滿滿的欽佩之意。
“大賢良師過譽了,學得再多,終究還是要看能幹出何等的成績,大賢良師雖然寒門出身,但如今太平道遍布下,為民看病、傳道授業,哪一項都不是義能夠比擬的……”李義輕笑著應道。
李義表麵上和張角可以是言談甚歡,但他的心中此時正在做著無比糾結著。理由也很簡單,之前提過李義有過向朝廷舉報太平道一事的想法,最終在看到太平道的龐大規模後放棄了。
可如今,張角竟然不知道為什麼自己跑過來了,這讓原本早已經放棄的想法,重新在李義心中冒了出來。因為他知道,隻需要一戟砍下去,甚至都不用他動手,隻需要拍拍白的腦袋,張角必死無疑!
而沒了張角,黃巾之亂還會爆發嗎?好吧,李義也不知道。畢竟沒了張角還有張寶和張梁,但他相信,沒了張角這個靈魂人物,就算黃巾之亂還會爆發,影響肯定不會有曆史上那麼大。
於是,李義糾結了,殺!還是不殺?殺了張角,好處顯而易見,要知道黃巾之亂整個大漢朝死了多少人?不因為黃巾之亂而流離失所的無數百姓,單單官兵討伐黃巾賊雙方戰死的人,恐怕就有數十萬人了。
可殺了張角的話,那麼未來還會不會出現大亂之勢?如果沒出現的話,那他與三國群雄爭霸下的夢想不就泡湯了嗎?而且最重要的,就算殺了張角,大漢朝就真的有救嗎?
“尊駕,看您的表情,似乎有什麼煩心之事?”張角的話將李義從糾結中暫時拉了出來。
“不瞞大賢良師,義此次遊曆下,所聞所見讓義感觸頗深,所以一直在考慮要不要在結束遊曆後選擇為朝廷效力。”李義聞言頓時想到了解釋之詞。
“哦?以尊駕之才,如果願意出仕的話,那絕對是下之幸啊,尊駕為何還要猶豫呢?”張角聞言果然沒有懷疑,隻是詫異的問道。不過不等李義開口,張角又再次道,“莫不是尊駕擔憂之前朝廷的那些變故?”
聞言,李義苦笑道,“確實有這方麵的顧慮,不過更多的還是因為祖宗有遺訓,子孫不得為朝廷效力。雖然……”李義搖了搖頭,顯然不想繼續下去。與此同時,李義心中卻泛起了一絲古怪,因為他不太明白張角為什麼會提到那些事。
張角所言的變故,自然就是之前士大夫和宦官集團鬥爭的事情。誠然,這件事情鬧得下皆知,就算是李義在九原時,也沒少和郭鴻他們討論此事。不過聽起來很正常,但在這裏,從張角的口中聽到,讓李義莫名的覺得有一些不對勁。
不過李義掩飾的很好,張角並沒有看出來,隻是頗為感歎的道,“自古忠義難兩全,尊駕有所顧慮也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