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縣郡守府內,李義坐在督瓚的不遠處,麵前的桌子上擺著數十份簡策,這些簡策都是從五原郡各地送上來的軍政文書。而李義這個主簿,就是協助督瓚幫忙查閱這些文書。
“比如這些……這些……”督瓚指著其中數份簡策道,“這些事情屬於要上疏朝廷的事情,單獨放在一邊。這些隻需要我批示的放在一邊,這些需要我處理的則放在這邊。”督瓚不斷教導著李義。
在這些文書中,最容易處理的就是地方上疏朝廷的簡策,隻需要瞄一眼單獨存放,到時候一起送往京師就可以了。那些隻需要督瓚點頭或者搖頭的文書,則是第二好處理的。
“子康,你先翻閱一遍,憑自己的想法來做決斷,同意的放這邊,不同意的放這邊。”督瓚輕笑道。這些文書其實他早就已經看過了一遍,此時交給李義,卻也是想要考校他一番。雖然李義有大才,但那些才更多的還是來自書本上的東西,而對於為官多年的督瓚來,書本上的東西雖然好,但到了地方,許多東西還是得憑借實際情況來做判斷的。
而督瓚,就是想要看看李義在這方麵的變通能力。畢竟生性古板不知變通的才俊可是非常多,雖然他們都有大才,但顯然不適合作為地方的治理者。
當然,在朝堂上的大員們也需要變通,但他們的變通更多的是為了整個王朝和下,許多事情做起來,考慮的更多是朝廷的利益、整個下的利益。而這些,基本上書籍上都會講到。
但地方上就複雜多了,各種利益、人情、還有上方的命令執行,如果不變通的話,很多事情都可能會引起麻煩。
不過很快,李義就將督瓚所的那幾份簡策處理好了。督瓚翻閱一遍,頓時大讚道,“雖然有些地方的細節還需要更改一下,但總體的想法是非常不錯的!真是不敢相信子康是第一處理這些事情。”
聞言,李義連忙謙虛道,“大人過譽了,下官要學習的地方還非常多……”
過了一會……
“哈哈,子康啊,看你的模樣,似乎嫌事情不夠多?”督瓚聞言大笑道。
“嗬~嗬~第一嘛,總覺得有股勁兒用不完~”李義有些不好意思的笑著,隨後又道,“不過事情少,卻也是好事情,證明大人治理有方。”
“哈哈~子康莫要如此奉承我了~”督瓚聞言大笑道。雖然他確實不怎麼喜歡別人奉承自己,不過李義的奉承,他聽得還是很開心的。不同的人出同樣的話,效果總是不一樣的。
隨後的日子裏,李義就作為主簿不斷幫助督瓚處理各種文書,看似簡單,但一個郡所有重要的事情,全部都在李義的眼前。任何一件文書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引來不好的結果,所以李義對每一份文書都看得非常仔細。
而沒事的時候,他則向蔡邕請教著各種學問或者處理文書時遇到的問題,當然,作為了解蔡邕生平的李義,並不會錯過向其討教音律尤其是書法的機會。尤其是隸書和蔡邕自創的飛白書,李義可以是下了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