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兩翼的騎兵一直遊離在戰場邊緣,張角又如何會沒有發現?所以其在側翼早就已經布置好了防禦,一排排密集的槍林就是應對騎兵的最好辦法之一,在沒有其他的選擇下。畢竟這個時代的騎兵都是輕騎兵,壓根就沒有什麼重騎兵的概念。
當然了,或許有人想到了重騎兵的可能性,但那高昂的花費以及對戰馬的嚴苛要求,最終讓這個想法依然還隻是一個想法而已。
而輕騎兵,在戰場上可是從來沒有當作主力使用的,哪怕是李義率領度遼營經曆過的所有戰役,也從來不會在敵人嚴陣以待的情況下傻傻的衝進去。雖然憑借李義的武勇以及白的靈巧,倒是不懼槍林箭雨,但顯然,其麾下的部隊不可能也和李義他們一樣。
簡單來,如果李義率軍直接撞入槍林之中,那麼憑借其還有呂布等人的武勇,加上馬匹的強大衝力,自然不可能撞不進去。但這麼一撞,第一排的戰馬知道要死多少。畢竟那麼密集的槍林,人能躲得過,馬能躲得過嗎?
不過,騎兵對於嚴陣以待的步兵陣就一點辦法都沒有嗎?當然不是,不然騎兵也不會被稱為戰爭之王了。
隻見李義率軍直衝黃巾軍側翼,隻是在距離0米左右的時候卻突然一個急拐彎,與此同時,李義橫向持弓,弓弦之上搭著三支箭矢,卻是李家家傳的箭術中最困難的三箭齊射。
這種箭術的目的可不單單是為了在瞬間將更多的箭矢射出去,更加重要的是還要射得快準遠。昔日李義學習的時候還相當不屑一顧,因為在他的記憶中,高手都是一次射7支9支箭的,不過真的練習起來,他才知道想要一次射三箭,而且三支箭還能射中不同的目標到底有多難。
根據李彥所言,這種箭法隻有昔日的李廣和其孫李陵能夠用出,哪怕是他自己,也隻能同時射出兩箭。
不過如今……
隻見李義一鬆手,三支箭矢就瞬間飛向敵軍,隻是還不等它射中敵人,李義就已經再次彎弓搭箭,又是三箭射出。不過一個彈指的功夫,他就已經連續射出15支箭,且這15支箭不但全都命中了敵人,還有數支直接連穿兩人甚至三人。
這等神一般的箭術,頓時就讓側翼的黃巾軍呆住了,而站在城牆上的張角更是瞬間躲到了黃巾力士的身後,同時一臉後怕的樣子。之前他確實隻是因為心才選擇遠離李義,不過如今看來,他剛才的決定真的是救了他一命呢。
而更讓他震驚的是,不單單李義如此,其身後的之人乃至那些普通騎兵,人人都有一手不俗的射術。雖然比不上李義那一弓三箭般的驚世駭俗,但卻也遠超普通的弓箭手。
“走吧,沒什麼好看的了。”張角搖頭歎息著,在這等箭術下,他已經預見了城下部隊的結局。就算是雷元率領的黃巾護軍,也不可能在這種射術下生還。既然如此,他留在這裏還有什麼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