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2:問與答(各種求啊~你們懂的)(1 / 3)

朝堂之上,所有人震驚的看著李義,顯然都被他剛才所言的祖訓給震住了,畢竟“絕對不可為朝廷效力”這種話,雖然可能昔日那李陵確實是有各種的冤屈,但就算能夠理解,聽起來也實在過於刺耳。

同時,明明有祖訓留下,但李義如今卻有出仕了朝廷,這顯然是有違祖訓的!要知道在這個時代,世人對於祖訓看得可是非常重的,或者,對於先人是非常敬仰尊重的。

就好像朝廷的某些製度,就算眾人明知道不好,但因為祖訓,卻也沒人敢去改正。士大夫們不敢,皇帝也不敢,因為很容易就會被扣上一個對先人不敬的大帽子。而這個帽子一旦扣上,別仕途了,可能身家性命都可能直接因此而丟掉,

而看著眾人的表情,李義並沒有慌亂,因為這一切都早在他的預料之內。“陛下,諸位,還請聽我一言!”李義環視了一眼眾人,最後看著靈帝劉宏恭聲道。

“子康快快道來!”聽到李義的話,劉宏連忙催促道,可能他自己都沒有發覺,在這一刻,他顯得過於急躁和不安了。不過他沒有發覺,不代表其他人沒有發覺,而這種發現讓他們心中分別有了某種想法,不過卻沒有多什麼,而是靜靜的看著李義。

因為此時他們任何的話語其實都沒有什麼用處了,看得就是李義能不能出一個讓所有人都接受的理由。如果能,那麼這件事情自然就不會有任何問題。如果不能……那問題可就來了。

“陛下,諸位,昔日先祖雖然蒙受冤屈,但卻並沒有因此而憎恨本朝。這也是為什麼雖然得知了那件事情後,但先祖依然隻是默默的生活在塞外,沒有借此答應胡人單於的要求為其效力!”李義環視了一眼眾人後,看著劉宏恭聲道。

“先祖雖然身在塞外,周圍皆盡胡虜,但他的心,一直都是向往著漢土!這也是為什麼先祖會留下臣這一脈,就是希望他們能夠有早已日重返漢土!因為先祖知道,就算他穿上了胡人的服侍,編了胡人的發辮,依然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漢人!”李義用一種頗為低沉的腔調道,似乎是在為李陵的遭遇感到悲痛。

而這番話,也讓劉宏的臉色稍緩,袁隗等人更是**著胡須連連點頭,也不知道是讚同李義的話,還是覺得李義這番話得很好。

“但!”李義到這裏,忽然話鋒一轉,看向眾人的眼神充滿了無奈,“但這些事情終究隻有先祖自己知道,他身邊根本沒有任何的朋友兄弟能夠幫助他,就算他的胡妻,也不過隻是胡人單於為了監視他和拉攏他而已……”

“雖然先祖未必知曉隴西李氏的遭遇,但他又如何猜不到如果自己的子孫後代在被發現了身份後,可能會遭遇到的狀況呢?當時先祖所想的,隻是希望自己的子孫後代能夠有朝一日返回漢土,重新作為一名漢人堂堂正正的生活下去。”李義無奈的歎息著。

“既然如此,那為何李君候如今又願意出仕了呢?恭記得,昔日李君候的家君就是以祖訓為由,拒絕了許多次的招攬。”就在此時,中常侍之一的張恭忽然開口問道。而他的這番話,劉宏聽得連連點頭,但那邊皇甫嵩等人的臉色卻變得很難看。

理由很簡單,張恭的這個問題直接就問到了最關鍵的問題上,不管李陵昔日為什麼留下這個祖訓,那其實都和他們沒有任何的關係,關鍵是,李義為什麼違反了祖訓呢?要知道包括李彥在內的李家數代人可都是老老實實的遵守著祖訓,為啥就李義部遵守呢?

而且,張恭乃是中常侍,雖然隻是中常侍中沒有什麼權利和影響的人,但他確實張讓那邊的人。他開口,就意味著以張讓為首的官宦黨派要開始阻擾這件事情,甚至借此打壓李義了。

隻是對此,李義依然不慌不忙的答道,“回張常侍,義之所以選擇違背祖訓,卻正是明白了先祖這個祖訓的真正含義!”

聽到李義的話,張恭的嘴角忍不住撇了一下,顯然對李義的這番話很是不屑。隻是他正向開口嘲諷兩句,那邊劉宏卻感興趣的問道,“真正含義?子康快快道來!”不得不,此時劉宏的表現就仿佛是那種最佳聽眾一般,又或者,他對於知道李氏的真相有著非常大的興趣?

“回陛下!先祖當時為什麼會留下這個祖訓?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會有其原因,就像先祖投降胡人是為了探查胡人的蹤跡一樣!他之所以留下這個祖訓,並非是真的不想讓子孫為朝廷效力,而是出於擔憂!先祖擔憂子孫在被察覺到身份後,無法過上安定的生活,甚至會再次被迫離開漢土!”李義恭聲對劉宏道。

“但自光武皇帝撥亂反正,重新恢複漢室威嚴之後,下早已經和先祖所在之時大為不同!所以臣以為,先祖的這份擔憂顯然已經不存在了。”李義沉聲道。

隨後,李義看了張恭等人一眼,又再次道,“而臣久居九原,自幼時就飽受胡人侵擾之苦,那個時候臣就發誓,有朝一日定要讓那胡人血債血償!讓那些茹毛飲血的胡蠻明白什麼叫做犯我大漢威者,雖遠必誅!”

“得好!”劉宏聞言頓時激動的拍案而起大聲叫好著!而袁隗等人也連連出言讚歎,就算是張讓等人也不得不跟著附和。

這句話乃是昔日西漢名將甘延壽和陳湯在攻滅匈奴郅支單於後,對漢宣帝劉詢的上疏中提到的話。雖然早有人過,不過如今李義再次來,顯然還是讓一心想要重現武帝之功的劉宏激動不已。而劉宏如此,其他人如何敢不附和?

隻是等到劉宏激動的差不多了,卻又有一人開口了,“李君候的誌向我等自然是佩服的,但李君候對祖訓的理解……雖然似乎很有道理,但卻不知道下士子們是否也會如此想呢?”

眾人轉頭看去,卻是大將軍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