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7:醫學院建立(1 / 2)

醫術,又叫做岐黃之術,其中歧是黃帝的臣子歧伯,黃自然就是軒轅黃帝了。至於為什麼一個臣子的名字卻在黃帝的前麵?可能是因為黃帝自謙的原因?不過,那個時代的醫術在如今,卻變成了黃帝內經被載入了醫經之中。而醫經,則同經方、神仙、房中這三種醫術典籍,共同被載入了【漢書.藝文誌.方技略】之中。

順便一提,這所謂的載入隻是提個了名而已,同時標注這本書籍有多少卷,並做一下簡單的介紹。嗯……是不是很熟悉?是的,就是類似如今的起點書單,希望諸位書友有書單的話,也把本書加進去吧~

咳咳……跑題了……

“醫學院?君侯莫不是在戲弄下官?”張機看著李義不敢置信的問道。話,如果不是因為李義的名聲太大太好,而且張機也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值得李義戲弄的資格,恐怕他早就憤怒的甩袖走人了。

之所以如此,理由很簡單,因為學醫實在太難太難了。

首先,想要學醫,你就得讀書識字吧?但不管是什麼書籍,在這個時代可都是被世家當作寶貝一樣珍藏著,怎麼可能讓那些平民百姓去看呢?而且就算給他們看,沒有人教他們又怎麼可能看得懂?

這就是為什麼,當李義之前教導呂布等人讀書時,他們的父母會對李義感恩戴德的原因。

而那些世家子弟雖然能夠看懂醫書,但絕大部分的世家子弟,對於醫術都是很少觀看,畢竟隻有兵法韜略、治國之道才是他們仕官的資本。頂多,一些資聰慧之人,如同蔡邕、王允這般,才會在閑暇之餘看上兩眼。

當然了,民間也會有一些典籍在流傳著,但對於一般的百姓來,能夠得到一卷就已經是千難萬難了。但就好像風寒熱十六病方這本醫術,就足足有二十六卷,就算得到其中一卷,又有什麼用呢?

真正能夠係統學醫的,除了那些得到了祖傳醫術的人,也就隻有朝廷的太醫署了,不過太醫署的所有醫官隻會為朝廷辦事,別百姓了,官秩低一點的官吏都未必能夠請得到。

這種情況下,讓張機如何相信李義所言?但對於張機的反應,李義早就想到了,畢竟這種事情實在過於驚世駭俗。

“嗬嗬,仲景啊,本侯知道你為什麼這麼驚訝,但本侯卻是認真的!”李義表情嚴肅的看著張機道,“隻要你答應,要錢給錢,要藥材給藥材!至於弟子,整個並州百姓都隨你挑選!”

到這裏,李義的表情忽然變得傷感起來,“我隻是希望有朝一日,人們不用在因為瘟疫而死那麼多人了。”

聽到李義的這番話,張機頓時對李義肅然起敬,因為毫無疑問,瘟疫在這個時代一直都是人類的敵,因此而死的人更是不計其數。尤其在171、17、170、18、185這五個年份中,其規模之大、之廣更是達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甚至張機的族人,也有不少死於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