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董卓在眾臣的沉默下,上疏朝廷拜自己為相國,封郿侯,同時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又封自己的母親為池陽君,可謂是威風至極。
與此同時,得到李儒示意,不用過於忍耐的董卓,也開始找起那些曾經自己看不爽,或者曾經得罪過自己之人的麻煩。比如大司農周忠之子周暉,就因為曾經得罪了董卓,在離開雒陽的路上被董卓派人劫殺。
如此霸道的行為,自然惹來許多人的反抗,更有射聲校尉伍孚不堪被架空,試圖刺殺董卓。而對此,董卓的態度隻有一個,那就是以酷刑逼問之,他相信,背後肯定有人指使。同時,更派人嚴密監視諸公,並令徐榮、李催等人訓練部隊。
“文優先生,依詡之見,恐怕要不了多久,下就會有……”賈詡看著李儒猶豫了一下後,還是恭聲道,“會有打著討賊勤王的旗號起兵之人。”
“嗬嗬,文和不要有任何顧慮,你的才智我很清楚,不過我也可以保證,有我李儒在的一,就有你賈文和的一富貴平安。”李儒聞言笑道。
“多謝文優先生。”賈詡聞言連忙拜謝道。
見狀,李儒笑著點了點頭,對於賈詡,他可是非常欣賞,隻是賈詡那總喜歡明哲保身不喜歡出頭的性格卻讓李儒很是無奈。
“其實早在入京的時候,我就已經想到了今,畢竟以主公的身份,如果不用點非常手段,是不可能在朝堂上坐太久的。”李儒笑道,笑完,卻又有些無奈的道,“不過,我也沒有想到這些士大夫的反應會這麼快,如果能有一兩年的時間來培養勢力,情況會好得多。”
“可如此一來……如果地方那些郡守聯合起來……”賈詡聞言震驚的看著李儒問道。
“哈哈,文和啊文和,你覺得他們可能聯合多久呢?”李儒聞言大笑道,隨後就起身走到賈詡的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以你的才智,我知道你能夠看明白這一點……”完,李儒也不等賈詡回答,就徑直離開了。
看著李儒離去的背影,賈詡沉默了好半響,才喃喃自語的道,“完全不在乎名聲,隻注重結果嗎?”
賈詡猜到了李儒的意思,但卻完全不敢相信,因為這世間又有誰能夠在那種情況下依然能夠統治下呢?隻是,他似乎並沒有別的選擇不是嗎?李儒雖然看起來是在拉攏他,但又何曾不是在警告他呢?
隨著時間的推移,董卓毫無遮掩的態度頓時讓許多人認清了事實,也讓無數期待董卓能夠成為霍光之人失望了。其中,就有王允與曹操。
起來,兩人本來就是舊識,昔日王允任豫州刺史時,曹操就和其見過,加上李義這層關係,讓兩人很快就成為了好友。
“孟德,如此下去,董卓不是下一個梁冀,就是下一個王莽。但不管是哪一種,如今的大漢恐怕都承受不起了。”王允麵色凝重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