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學校嗎?有!且有不少!除了位於京師的童子科與太學,還在地方上開設了學校。比如夏朝的癢,周朝的外舍,就是由朝廷出麵開設在地方上的學校。不過,這種學校的學生,因為是朝廷出錢扶持,所以能夠入學的學生,絕大部分都限於當時的貴族大臣之子。
直到春秋時期的孔子提出有教無類的理念後,能夠讓百姓入讀的學校才開始出現,也就是所謂的私塾。但就算如此,一直以來百姓想要入學讀書,依然是一件近乎不可能的事情。
官學基本沒有給普通百姓子弟的名額,除非是那種縱奇才。但基本上,這種縱奇才是很難出現在百姓家中的,就算出現,也很快會被地方上的地主、縣吏發現,不多時就會依附到了世家的麾下。
而私塾,雖然秉承著孔子的有教無類,但從秦朝至今的這些年來,戰亂、災、人禍不斷,使得私塾也很難得到發展。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那些開設私塾之人,大多都是厭倦了朝堂爭鬥的隱士。這等人,顯然不太適合去教導孩童。
就好像大儒鄭玄、盧植等人,他們在地方辦學,雖然並沒有太多的限製,但他們可能從識字、寫字開始教起嗎?不可能!哪怕讓他們的弟子、門生去教導,作為同樣來求學的他們,又能用多少的心思呢?再加上許多孩童從很的時候就需要去幫家中幹活,又有多少的時間去用於學習呢?
而且除了這些,還有一大堆的問題讓這個時代根本不可能實現普及教育,是的,不是不想,實不能也!更別李義那套用後世學校的宏偉規劃了。
隻是聽到司馬徽的話,李義卻搖了搖頭道,“世無難事,有誌竟成。而且在義看來,這件事情除了需要耗時長久之外,卻也沒有太多的困難。”
“嗬嗬,子康啊子康,你這口氣當真是……”聽到李義的話,司馬徽直接被氣樂了。如果像李義所的那般簡單,朝廷早就弄出來了,更別李義口中那恐怖的設想了。
“德操公不信?”李義看著司馬徽問道,嘴角露出了一絲古怪的笑容。
見狀,司馬徽如何不知道李義的心思?“我確實不信!你也不用多言,隻要你能夠回答我幾個問題,我就跟你走,餘生就幫你弄這個學院了!”司馬徽沒好氣的道,他覺得李義膨脹了,沒事不好好思考如何去匡扶漢室,竟然想出這麼一個莫名其妙的東西來。
“雖然……聽起來當真不錯啊……”司馬徽搖了搖頭暗想著。
“好!君子一言!”
“駟馬難追!”
“如此,德操公請問!”李義充滿自信的道,他相信,司馬徽絕對不可能問出他回答不上來的問題。畢竟,他如今可不單單隻是一個穿越者,雖然算不上什麼大儒,但也稱得上是文武雙全。
“首先,就是夫子的問題,那麼多的學生,就算我願意從頭教起,卻也不可能照顧得來。而其他人……你覺得那些年輕俊傑們在學到了本事之後,又有誰願意去教書而不是進入仕途呢?”司馬徽直視著李義沉聲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