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知識傳播的大殺器(1 / 2)

對於李義的話,眾人表示很疑惑,因為任何書冊的撰寫,都是非常麻煩的事情。為什麼書籍那麼珍貴?就是因為太少!為什麼太少?因為隻能一本本的去寫!這種事情,除了那些專門從事抄書工作的官吏之外,又有誰會去做呢?

所以許多士子在學習各種書籍的時候,都會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抄書。一方麵以此來加深記憶,一方麵可以練字,一方麵還可以增加一份書卷的存量。

可李義卻自己可以輕易解決?隻要解決一個困難,多少書籍都沒有問題?

“子康,究竟是何法?遇到的又是何種困難?出來我等不定能夠幫忙出出主意。”蔡邕等人聞言連忙問道。

書籍的數量,一直是所有士子頭痛的事情,就像之前的那般,抄書這種事情,可沒有多少人願意去做。事實上,絕大部分的人對於同樣的一本書籍,最多抄寫兩次。第一次,是在學習的時候進行抄寫,而第二次,則是在學而有成之後,一邊抄寫一邊將自己對其的理解寫進去,也就是各種書籍中常見的注。

“其實很簡單,義打算將這些書籍使用的字直接雕刻出來……”李義隨口將雕版印刷的想法了出來。

是的,雕版印刷,而不是什麼所謂的活版印刷。雖然李義最開始考慮的也是活版印刷,畢竟在他的腦海中,這玩意才是印刷術的大殺器。隻是在仔細考慮了一番後,他就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

何為活版印刷?白了就是將每個字都雕刻出來,等到需要印刷的時候,直接將這些字挑選出來進行排版印刷就可以了。比起雕版印刷,活版印刷省去了重新雕刻的麻煩,而且一旦需要修改,活版印刷隻能全部重新雕刻,而活版印刷,隻需要替換掉那些需要修改的內容就可以了。

聽起來,活版印刷比雕版印刷強不知道多少倍,那為什麼李義卻依然選擇雕版印刷而不是活版印刷呢?理由其實很簡單,不現實!

如果使用雕版印刷,隻需要將需要雕刻的書籍寫出來,然後交給那些善於雕刻的匠人,就可以進行雕刻了。但活版印刷呢?雕刻自然還是這個套路,但雕刻出來之後問題就來了……這些負責印刷的匠人如何去將那些雕刻好的字挑出來進行排版?!

雖然李義沒有計算過,但隨便想想,如果學院的規模要擴大到他想象的那種程度,需要刻的字最少在五六千字以上,而能夠識得五六千字的人,可能會是一名普通的匠人嗎?顯然不可能!

別的不,就算是從就被李義要求讀書識字的呂布等人,也不可能認得五六千字!所以除非讓那些大儒或者李義親自去挑字,但除非李義瘋了,不然絕對不可能這麼做的!

畢竟,就算是用再規律的方法將他們分開存放,挑選足夠一冊書籍的字,也是需要非常多的時間。

聽著李義關於雕版印刷的想法,所有人看向李義的眼神均浮現了一絲名為敬佩的神色。

好半響,司馬徽才幽幽的道,“想不到困擾無數人的難題,竟然就這麼簡單被子康給解決了……當真是神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