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
對於並州、司隸的兵力調動,袁紹那邊許許多多的謀士自然也不會看不出來。所以袁紹在於眾人商議之後,派大將淳於瓊、高幹各率三萬人分別進駐趙國和巨鹿,以提防魏郡的顏良趁機殺出。再加上常山國的張燕以及派去協助他,並在危機關頭接任統帥的二子袁熙,袁紹相信就算敵不過李義,也足以爭取到援軍到來。
同時,袁紹又讓長子袁譚率幽州兵馬連同烏桓、鮮卑的援軍,共計十一萬人陳兵代郡,與冀州兵馬一同牽製並州敵人。甚至在戰局有利的情況下,一舉從幽州殺人並州。
部署好一切,袁紹這才率軍出渤海直奔兗州而去。而另外一邊,徐州的劉備也集結大軍兵出徐州迅速西進。
“殿下,根據最新的情報,燕王與齊王的部隊似乎是打算與魏王在酸棗一帶彙合。想來,是打算直接攻打河南尹……”郭嘉恭聲彙報著,“另外,三國兵力最少在四十萬以上,甚至可能超過五十萬人……”
“又是酸棗嗎?不過最少這一次,他們看起來要齊心的多啊~”聞言,李義頗為感慨的低喃著。上一次討伐董卓的時候,聯軍可基本算是各打各的,雖然名義上的盟主袁紹也發過幾個號令,但根本沒人甩他。
“以殿下如今威震下的聲勢,他們會有此反應實屬正常。不過就算再齊心,他們終究隻是一個聯盟。隻要是聯盟,就不可能為了一個共同的利益而戰。更別,他們也不可能擁有什麼共同的利益。”荀彧嘴角微彎,語氣輕鬆的道。
“的不錯,三國雖然聯手,不過隻是迫於殿下的威勢罷了。如果有機會的話,他們必定會互相攻伐。”郭嘉同樣附和道。
“恐怕很難啊……袁本初、曹孟德、劉玄德皆為世之梟雄,如果不是下定了決心,又那可能互相聯合?”李義聞言搖頭輕笑道。
昔日蘇秦獻合縱之計,打的秦國節節敗退,為何到最後依然還是秦國統一下?一方麵除了張儀提出了對應的連橫之策,挑撥誘使六國決裂。一方麵也是因為六國的君王均比不上嬴政,麵對危機卻頻頻做出錯誤的決策。
但最重要的是,在秦始皇嬴政之前,整個下其實都沒有真正名為統一下的概念。不管是商朝、周朝,他們其實都不過隻是下共主罷了。簡單而言,就是下諸國的盟主。
周朝滅商,不過隻是一個強大的諸侯率領一大堆的諸侯反抗商朝這位下共主罷了。
而在進入春秋時期,下共主依然還是周王。哪怕因為周王的權威不斷減弱,他依然還是下共主。所謂的春秋五霸,不過是在爭奪挾子以令諸侯的權利而已。
雖然儒家的荀況、法家的韓非都先後提出過統一下的理念,但在當時,根本沒有人讚同。
直到秦昭襄王贏則攻周朝王都洛邑,滅周朝,俘虜周赧王,並遷九鼎於鹹陽,統一下這個概念,才開始明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