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煉化妖丹(1 / 2)

清早的玉靈峰,有些淡淡的薄霧尚未散去,遠遠看去若有若無,像是仙女舞動的輕紗。柔柔的陽光灑在山林間,鬱鬱蔥蔥的葉子便有了深深淺淺的綠。山坡上芳草如茵,一叢叢、一簇簇不知名的野花,沐浴著陽光,綻開了笑臉。鳥兒們在枝頭歡快的鳴叫,讓原本靜謐的山林有了勃勃的生機。

李城盤膝端坐在後山玉靈峰的一座陡崖邊上,手裏托著淡藍色的寒冰玉匣,玉匣冒出絲絲寒氣,如煙似雲。打開匣子,取出匣子裏的暗紫色妖丹。眼中露出一副複雜的神色。

從殺人奪丹到如今,已經過去整整七天。這七天的時間裏,李城一方麵在小飛熊“舌頭”的幫助下養好了身上的傷勢。一方麵為了更好地吸收妖丹,從學院的藏書閣裏找了許多關於丹藥的書籍,為煉化妖丹做準備。

看書這個陪伴了他多年的習慣,確實幫了他不少忙。每當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看書。而書本也確實沒有辜負李城的信任,每每都能給出他需要的答案。通過看書,李城對妖丹煉化方麵的知識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據《演丹錄》記載,妖丹為妖獸一身功力之精華,煉化可以漲功增力。但妖丹中所含的精華,靈武修者並非全部可以吸收。除了靈氣之外,妖丹中還有另外一半,是由妖獸自身精魂所化,成為丹中魂丹。靈氣的部分,靈武修者可以直接煉化吸收,但魂丹卻不能簡單煉化。

《演丹錄》上記載這這麼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功力甚高的修士,為了省下煉化妖丹的麻煩,直接煉化整個妖丹。結果功力雖然提升了一個檔次,但自己卻變成一個了一個長著牛首人身,力大無窮的怪物,而他煉化的那顆妖丹原來的主人,是一隻六尾玄牛。

因為魂丹被人煉化之後可能會出現這樣的不良後果,所以煉化妖丹之時將魂丹從中分離,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常用的方法有兩種:丹鼎煉化和靈氣抽離。

丹鼎煉化,顧名思義就是借助丹鼎利用溫度將妖丹中的靈丹和魂丹分離,冷卻後自然可以得到煉化好的丹藥,可惜丹鼎的成本實在太高,莫說別的,就單單一副下品丹鼎的價值,就抵得上五枚上品儲物戒指,而且還是有價無市!

靈修界一不認金銀,二不認地位,認的隻有實力。所以就算李城這輩子的老爹是堂堂護國公,在這方麵,也幫不上李城什麼忙。

既然丹鼎難求,擺在李城麵前的,就隻有另一條路:靈氣抽離。

從字麵上理解,靈氣抽離就是將妖丹中的靈氣吸收這麼簡單,可事實上,它的難度卻是極高。因為在吸收煉化的過程中,妖丹中的靈氣和魂氣並非涇渭分明,而是摻雜在一起的!吸收的過程中免不了吸入魂氣,一邊排斥魂氣,一邊吸收靈氣,就像是在刀尖上跳舞,稍有差池就是前功盡棄,身死道消的下場。

雖然京都廟街上有專門替人煉化妖丹的買賣,但是由於之前奪丹的事情,李城可不敢隨便帶著妖丹給人煉化,萬一再來個奪丹的高手,賠上性命可就不值了!所以就算很難,李城也隻能靠自己,不能輕信他人。

盤坐懸崖邊的李城甩了甩腦袋,將心裏的不安拋到腦後,輕吐一口濁氣,將丹田內的靈氣凝聚掌間。淡淡的靈氣將手中的妖丹托起,懸空漂浮。看見丹藥飄起,李城看準時機,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將妖丹夾在中間,結成一個丹鼎的形狀,用靈氣做丹火,開始煉製手中的妖丹。

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李城的身上開始冒出絲絲白煙,猶如濃霧一般。掌間的妖丹因為受熱的緣故,由固態溶解成液態。清者上升濁者下降,好像盤古開天一般在李城的手中形成一方天地。奶白色的清氣融入了李城的左手,而深黑色的濁氣融入李城的右手。

清濁二汽觸到手心,李城立刻感覺到一股純正無比的靈氣,和一股強大而狂躁的氣息分別從自己的左手和右手,順著經脈的走向湧入身體。

純正無比的感受,自然靈氣的緣故。而那股狂躁無比的力量,不用問也知道,就是《演丹錄》中所載的魂氣了。為了阻止魂氣順著經脈深入體內,李城不得不一心二用,引導著靈氣流入丹田同時,阻止不安的魂氣湧動。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又哪兒有那麼輕鬆,剛開始的時候,李城不是錯把靈氣逼出身體就是把邪氣引入經脈,搞得自己手忙腳亂,狼狽不堪。

到後來,隨著一點點的嚐試,李城自己也找到了一個竅門:合一分流。

合一,指的是在開始的時候,不論靈氣還是邪氣,李城都全部逼出掌心,讓它們不能順著經脈進入自己的身體。分流則是在清濁二汽全部被逼出體外的時候,開始嚐試著將靈氣控製出很小的一部分,開始吸收。因為吸收的慢而且兩手靈氣的走向相差不大,所以不會造成手忙腳亂的狀況。等到身體熟悉這種經脈運行方式之後,吸收靈氣速度就可以漸漸加快,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