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邊令誠不知道吃了什麼**運,竟然讓他從慘敗的戰場逃回了潼關,又從潼關逃回了長安城。
之後是唐玄宗帶著當時還是太子的李亨,以及楊國忠等一些大臣出逃。邊令誠畢竟是做為慘敗回來的監軍,負有一定的責任,雖然唐玄宗沒有來得及治他的罪,但也沒帶他一起出逃,而是將他留在了長安城。
本來沒能被唐玄宗帶著一起逃走,邊令誠很是惱怒,準備等安祿山反軍殺到長安城後投降安祿山反軍的。
不過,後來邊令誠聽哥舒翰被俘虜到洛陽城之後,安祿山沒有立刻殺了哥舒翰,而隻是將哥舒翰關了起來。邊令誠害怕哥舒翰萬一投降了安祿山,以哥舒翰的地位,想殺他恐怕安祿山不會在意他一個的太監,到時候他性命不保。
邊令誠恐懼之下,便又放棄了投降安祿山反軍的盤算,轉而向唐玄宗以及楊國忠一行追了過去,邊令誠堅信,以唐玄宗對他信任,怎麼也不至於殺了他,至少他的命應該是能夠保住的。
當邊令誠追到馬嵬驛的時候,馬嵬驛兵變已經結束了,唐玄宗與當時還是太子的李亨一南一北分道揚鑣,邊令誠經過一番深思熟慮,覺得唐玄宗已經是過去式,便朝北上靈武的李亨追了上去。
話邊令誠剛剛到靈武的時候,李亨因為正在準備登基稱帝,便沒有搭理他,也沒有治他的罪,就這樣擱了下來。
似乎也意識到自己罪孽不,不適合高調。
因此在靈武的時候,邊令誠就跟一個隱形人一般,旁人幾乎感受不到他的存在。
還是前一段時間哥舒翰麾下馬軍指揮王思禮,幾經輾轉也來到靈武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邊令誠,才終於把邊令誠挖了出來。
要當初王思禮可是親眼看著封常清,高仙芝先後被邊令誠逼死的。邊令誠逼哥舒翰率軍出關作戰,他也看在眼裏,崤函古道之敗後,王思禮第一個想殺的是楊國忠,那麼第二個想殺的絕對是監軍邊令誠了。
在王思禮等將領的強烈要求下,肅宗李亨才下旨把邊令誠斬首示眾,還下旨為封常清與高仙芝平反。
邊令誠一事提醒肅宗李亨的不是封常清死,高仙芝被冤殺,崤函古道慘敗,而是監軍代表皇帝的意誌,可以為皇帝做很多事情。
肅宗李亨不僅給李飛派了胡鹿兒這個監軍,更給出征河東道的郭子儀派了他最信任的兩個太監之一的魚朝恩做監軍。
胡鹿兒從靈武臨行前,肅宗李亨特地向胡鹿兒暗示李飛也有不臣之心,他臆想著胡鹿兒最好能搞垮李飛,到時候他絕不吝於給胡鹿兒一個大功。
李輔國同樣囑托胡鹿兒一有機會就弄垮李飛。
可以肅宗李亨和太監李輔國等,現階段都拿李飛沒有辦法,他們都寄希望於能在李飛麾下的大軍當中安插監軍,最好能借此將李飛直接搞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