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北大的高度(1 / 1)

我去北京做的第一件事是到清華和北大的校園裏看看。

大概因為我沒有上過大學,心裏一直藏著大學夢;大概因為我雖然不是一個文化人,但崇尚文化。

因了這一點,那天上午,我像一個虔誠的信徒一樣,在十分陌生的北京城裏七拐八彎地來到了北大的門口。然而,真真切切地站在北大校門口的那一刻,汗津津的我竟然一時沒有了先前的那種激動。因為,我沒有找到許多年來一直深深地刻在心中的那個高度。

這樣的失落不隻是因著北大並不雄偉高大,甚至還略顯低矮的校門,而是來自於北大在我看來過分的低調、謙和、包容與平易的姿態。

來到北大門前,雖然典型的北京式的建築在七月的陽光下顯露著歲月積澱起來的深沉與深刻,但嘰嘰喳喳、推推搡搡地擺著各種姿勢爭搶著照相的黃頭發超短裙的姑娘,還有敞開胸脯、胳膊上紋著骷髏頭的小夥子的到來,讓北大一下子沒有了斯文與儒雅。

像一個新來的小學生一樣,我在北大的校門前非常心虛地匆忙合了一個影後,謹慎地、誠惶誠恐地、但也有點不知深淺地跨進了北大的校門。一路走來,我看見了這兒典型的中國古代皇家風格的建築,還有河塘中盛開的蓮花、穿行其中的紅色的金魚和岸邊依依的楊柳,像是進入了大觀園。

安靜、安詳、敦厚、深邃、溫和、古老、深沉。

這兒的一切給了我這樣的印象。然而時不時在某個十字路口或者轉彎處出現的新型裝飾材料製成的中英文的指示牌,以及某座建築物門前密集擺放著的自行車,讓我在這兒找到了許多現代的元素,甚至是平民化的元素。然而,現在,這些元素看上去似乎有點不合時宜,正如我這樣一個沒有文化的男人遊走在北大校園裏一樣,多少有點破壞北大的氛圍。

當然,在我看來,破壞北大氛圍的不隻這些。

在導遊舉著的小旗子引導下穿著各色服裝,背著各色旅行包,舉著各色相機的指指點點、嘻嘻哈哈的遊客,還有校園裏開設的幾處紀念品商店和兜售小商品、紀念品、小食品的移動小貨車的出現,絕對打破了北大校園的寧靜與神聖。這讓北大濃重的學術氣息中摻雜進了一些商業氣息,甚至是市儈氣息。

在某個轉彎處我終於見到了北大的學子,從他們夾著的書本、厚厚的眼鏡片,還有瘦弱的身材以及彎著的腰身,很容易就判斷出他們是北大的學子。

那天我其實隻看到了三五個北大的學生,幾乎都是這個特征,整個人病歪歪的,看上去沒有一點精神。也難怪,把書讀到北大裏頭,這學生不知道花費了多少時間和心血,身體不弄成這樣,那才有點讓人奇怪了。

別說北大學子啊,你現在進到小學校園裏,小小年紀的孩子不大都戴上了眼鏡片嗎?不都背個大大的書包,佝僂著背,小老頭一樣了嗎?

有人說,眼鏡片的厚度決定了思想的深度和學問的高度。

但透過厚厚的鏡片,我並沒有看到高度,卻看到了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