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劉備跑了(1 / 2)

騎馬趕路的確不是件省勁的事,尤其這個時代還沒有馬鐙出現,騎馬全靠兩條腿夾著馬固定身體,很難借力,雖然王淵知道馬鐙的做法,但考慮到以後馬鐙將會是騎兵的致勝法寶,甚至是奪取天下的利器,一單提前被草原人學去,在想打壓這些馬背上的民族就更加困難了。

在王淵的計劃裏,利用黃巾起義朝廷招募義兵的機會,介入黃巾起義,賺取軍功和名望,借此賺取一塊地盤,然後為即將到來的亂世做準備。

對於地盤的選擇,王淵考慮了很久,亂世爭霸金角銀邊選擇地盤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原雖人口密集,土地肥沃,但是四麵皆敵,不利於前期的發展,容易出錯。

而雍涼一帶是董卓的發家之地,勢力錯綜複雜,羌族連年暴亂,加上還需要董卓擾亂朝綱,不是首選。

幽州苦寒,雖有邊兵,但有公孫瓚把控,不是首選。

揚州東吳荊州一帶世家大族繁多,加上王淵年輕,前期名望較小,不適合發展。

剩下的就是益州和並州了。

益州是個好地方,天府之國,易守難攻,世代很多皇帝的發家之地,秦朝靠益州壯大然後統一天下,劉邦也是在益州壯大橫掃霸王項羽,劉秀也是靠益州壯大。所以益州位置關鍵,曆來由皇親把控,很難搞到。

並州優勢也很大,並州東有太行山,南有黃河阻隔,雖漢武帝打敗匈奴後安置在了朔方一帶,屬並州管轄,隨著漢朝逐漸落寞,匈奴逐漸有脫離的跡象,尤其黃巾起義後,極不穩定,但並州有邊兵啊,並州鐵騎可不是吹的。雍涼一帶邊兵由董卓把控,幽州由公孫瓚把控,並州由丁原把控。相對來說,丁原最容易搞定。加上並州乃是王家的根據地。

目前並州刺史是張溫,黃巾起義後會有變動,改為丁原,再後來丁原直接去擔任執金吾了,如果能夠搶到丁原的並州刺史,再不及弄個邊兵統領,順便再把呂布、張遼、高順等一瓢並州猛將搞到手。順便刷刷匈奴,在討伐董卓之前的五六年內,依靠馬鐙馬蹄鐵等先進設備,搞定匈奴,打擊一下或者趕走鮮卑就會有大量戰馬,放馬中原將不再是夢想。

所以馬鐙目前不能給搞出來,隻能苦逼的夾著馬肚子狂奔千裏,累的夠嗆,如果不是長期騎馬,大腿估計都給磨沒了。

王淵和趙雲閑聊了一會,就讓趙雲也下去休息,明天開始著手尋找張飛,既然劉備是在賣鞋的時候認識關羽、張飛的,那大概率就會在附近。

趙雲剛走,卻聽門外王和求見:“大公子”

王和本是無依無靠的孤兒,後被王家收留,賜了王姓。這也是古代世家大族收養死士的常見方法,王魁見其聰明伶俐,給王淵做了貼身小廝,兩人從小一起長大,倒也學了幾分本事,是王淵穿越以來最可靠的朋友兼下人。

“進來”

見王和匆匆的走了進來,說道:“大公子,那劉備不見了。”

“什麼,什麼時候不見的?”一邊說著王淵一邊打開一絲窗子看去,果然不見了劉備的蹤影,隻有攤位留了下來。

“小的招呼手下安頓馬匹和隨從住處,不想就這功夫劉備卻不見了蹤影。”

王淵不由的苦笑,看來這劉跑跑不是吹出來的,警惕性果然夠高。這茫茫人海,劉備若真的想跑,靠他們幾十人再找出來就難了。希望劉備隻是臨時有事,於是問道:“附近找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