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帶雖然比較空曠,但視野並不能擴散到十多裏以外,當轟隆隆的馬蹄聲響起的時候,沒有見識過大規模騎兵衝鋒的黃巾軍,顯然沒有反應過來,當地平線上一條黑線伴隨著漫天的塵土出現的時候,胡才才反應過來。
“騎兵!騎兵!是敵人的騎兵,快布陣迎敵。”胡才大聲的呼喊了起來。
“布陣”“布陣”命令瞬間隨著呐喊聲穿了開來,而沒有進行過嚴格軍事訓練的黃巾軍顯然沒有能力在短時間內布陣迎敵,隨著命令的傳達,亂為一團。
“殺!”快速衝擊的騎兵如同一道巨浪一般向黃巾軍卷了過來,趙雲白馬銀槍,一馬當先,輕鬆的衝進敵陣,隨著雁型陣箭頭打開缺口,整個騎兵大隊將無所抵擋,缺少兵器盔甲的黃巾軍瞬間潰敗。
任何軍隊一旦形成潰敗,將毫無戰力,冷兵器時代的戰鬥,並不像想象中的那樣,士氣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不是任何戰鬥都會評個你死我活,任何戰鬥都會出現潰敗,這也是很多以少勝多出現的真正原因。
正常來說,即便是最精銳的部隊,一旦正麵戰場出現三成甚至兩成以上是傷亡,就開始潰敗了,正常軍隊甚至出現一兩成的傷亡都會潰敗。這裏所說的並不是全部部隊,而是正麵戰場上的兩三成。
當然,有少許有著特殊信仰的部隊,或者有著強大的個人威望的將領的支撐,這個數據會有所擴大。這就是將領及其親兵的作用。
怕死是自古以來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何況軍紀渙散的黃巾部隊,在大隊騎兵的衝擊下,瞬間潰敗,前隊阻踏後對,後隊擁擠前對,場麵十分混亂,這時騎兵已近不是考慮怎麼殺敵了,而是盡量控製馬匹進行衝擊,一旦有所止歇,後續衝擊的騎兵瞬間將會將其踩踏致死。
“放下武器,降者不殺,”
“放下武器,降者不殺,”
隨著騎兵快速的貫穿黃巾陣型,將近一萬餘人的黃巾軍在降者不殺的呼喊中放下武器投降了,加上兩翼的包抄,甚至沒有任何人能夠逃出戰場,胡才也算有點本事,果斷的選擇了策馬順勢的衝刺,但隨著騎兵快速的貫穿陣型,趙雲的快速剛上,一槍將其掃下戰馬被俘。
隨著戰鬥的結束,眾人快速的打掃戰場。收攏俘虜,收繳兵器。對於怎麼解決俘虜,王淵早有打算。殺俘顯然不行,這些精壯以戰俘的形式歸於王淵,雖然目前不能正大光明的收編,但用些手段偷偷展開軍屯,卻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於是王淵留下王方領三百騎兵,加上後續跟上的王晨以及五百府兵,集中管理俘虜,滿滿跟進。其餘人再次跨上戰馬。
第一次戰鬥如此順利的大勝給了王淵足夠的信心,所以一番討論以後,眾人選擇再次出擊,準備給毫無準備的郭太致命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