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大敗劉辟(2 / 2)

少量集合起來的黃巾精銳已破,王淵大軍再無阻擋,但亂軍之中砍殺依然延續,四處逃散的新兵若是出現在大軍前方,即便跪地求饒,迎來的隻會是長槍。

王淵一路衝破中軍大營,砍斷帥旗,顧不得已近逃竄的劉辟,繼續向前衝鋒,直到刺穿黃巾大營,才下令吹響號角,大軍以兩道弧線快速左右分開,開始分割包抄收攏逃散的黃巾。

高速圍圈之下的黃巾,再也無法形成有效的防禦,甚至連逃散的機會都沒有,隻能拋棄兵刃投降。

戰爭隻用了半個時辰就已近完全結束,全軍開始打掃戰場,整理俘虜。處置俘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首先要把各層軍官梳理出來,這時常識,隻有這些人被清理,各部互不相統,俘虜才算失去了完全的抵抗能力,沒有了出頭鳥,隻需少量士兵就能管理。(這是一條鐵律,即便二戰時期精銳殘暴的關東軍戰俘,被清理了軍官以後,幾十萬人隻有乖乖被老毛子押送到西伯利亞做苦力一條路,即便受盡了各種略待壓迫,反抗者卻寥寥無幾,人都有活下去的欲望,失去精神領袖進入無助之後,什麼武士道精神統統沒有鳥用。)

此戰傷亡不大,王淵並沒有率兵回到平輿城下,找了一個偏僻之地進行整理,準備應對何儀。

現在處理起俘虜來,王淵已近是輕車熟路,挑選精壯以及各地投降黃巾的府兵,簡單的進行訓練後以老兵為骨幹成軍,即可管理俘虜,挑選出來的黃巾首領,王淵也沒興趣招募,尤其劉辟這種本是皇親投降的軟骨頭,加上沒啥特殊能力,屬於一抓一大片,正常人稍微鍛煉一下就可替代的人,押上洛陽請功,讓皇帝高興高興是最好的辦法。

什麼,王淵並州招募了大量黃巾將領,那時候不同,並州是王淵看重的根據地,加上當時兵少,又要南下,隻能讓這些人輔佐管理,達到短期內整合黃巾,投入春耕的目的。現在卻不存在這些問題。徐晃的一萬大軍已近南下,這場戰爭結束後,俘虜集中起來就可以再次押解北上,暫時分配到個郡,由邊軍輔助管理修繕城池,休整道路等。不用王淵操心,隻要王淵想辦法把這些人搞到並州去就行。

一段時間的緩衝,前麵的俘虜已近整理成軍,可以管理後俘的,現在隻需要挑選一些人暫時管理就行。(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一路南下,部隊的擴編就是整合俘虜完成的,三倍有餘的擴編以及大量的傷亡,整團整師直接擴編整理投入戰場是很常見的,隻要弄些骨幹進去就能成軍,而且戰力不減,道理就是如此。)

一切處理妥當,王淵開始關注何儀以及皇甫嵩的動向。按照斥候傳來的情報,皇甫嵩已經攻破召陵,繼續揮兵南下了。而何儀早已進入汝南地界,過了南頓按照地圖標記預測,大約還有60餘裏,王淵這次不打算放近了打,而是準備提前出擊,對於劉辟,王淵是剛到這一帶,需要收集各方情報,直到敵軍接近才出擊的,而何儀卻是不同,目前趨勢比較明朗,袞州一帶黃巾並沒有支援,而南陽新野一帶的荊州黃巾開始集合,應該會前來支援,但現在出擊為時尚早,揚州一帶距離遙遠,支援情況是唯一不明確的。

所以王淵要在何儀得到劉辟大敗的消息之前,展開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