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下去準備,明日開拔。”王淵下了最後的命令。
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王淵率領四萬騎兵行駛著。
“二哥,你搞的這些物件,真是好用,讓騎兵的戰力翻了一倍。”張飛一邊趕路一邊說道。
“何止一倍,簡直是如魚得水,短短三月,我們的騎兵都學會了騎射,而且可以橫射,這是何等的神奇?”張郃附和道。
“還要勤加練習啊,隻會射箭不行,要射得準,要能射死人。”王淵說道。
眾人討論的自是馬鐙和馬蹄鐵了,這些東西製造簡單,一張草圖下去,有著自己工匠係統的邊軍,很快就裝備了起來。
馬鐙瞬間彌補了漢軍騎術上的缺陷,而馬蹄鐵大大增加了戰馬的衝擊速度,騎兵戰鬥是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高速的衝鋒。
而且,馬蹄鐵有個最關鍵的作用是,增加了戰馬的壽命,不會因為戰馬長途奔涉而導致馬掌受傷,同時也增加了馬匹的平衡,減少了士卒因為戰馬踏空而摔下戰馬踩踏而死的幾率,反正受益無窮。
以前的草原人靠在精堪的馬技,而漢騎兵依靠的是精煉的戰甲,如今有了馬鐙,再對戰毫無紀律的草原騎兵,那就容易多了。
此時的匈奴單於依然是羌渠,此時羌渠是非常後悔的,去年因為漢朝廷內亂,缺糧少兵,在羌人和鮮卑軻比能的縱允下,起兵叛出漢王朝的控製,打算迫使漢王朝放棄並州,企圖控製並州。
然而事情沒有自己想的那麼順利,漢天子派驃騎大將軍王淵北上,很快的穩定了局麵,鮮卑人掠奪一下就撤回去了,自己卻不能。而今草原已被鮮卑人控製,自己隻能在河套地區苟活。
占領並州北部的計劃沒有實現,羌渠一直活在心驚膽戰中,如今鮮卑族開始向北遊牧,王淵對自己下手的時間應該快到了。
其實羌渠也想過投降,可是羌渠知道,投降也許能夠保住匈奴,但不能保住自己,漢人最恨反複無常了。所以羌渠一直在猶豫。
就在這時,情報傳來,漢軍出動八萬大軍,從東南兩路包抄,雖然都是步軍,但羌渠不敢輕動,因為漢軍的騎兵始終沒有出現。
看不到的才是最可怕啊,漢軍的騎兵可能已經到位,隻等自己露出破綻。所以自己現在隻能拖,拖到冬天,拖到鮮卑人回來,自己能緩過氣來。然後靜觀其變,一旦羌人有所突破,並州兵馬就會被迫回援,自己才有機會。
麵對如此局麵,羌渠決定把部眾派遣到河套地區以西,靠近西涼的大草原上藏匿了起來,而自己率領兵馬,囤積在五原城一帶,抵抗漢朝大軍。
五月初,黃忠的大軍與徐晃的大軍彙合,在九原城一帶與匈奴單於的五萬大軍對持。
漢軍軍容整齊,裝備齊全,加上有大量弓兵的存在,即便是步軍,羌渠也不敢輕易出擊,馬背上民族開始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