軻比能此人頗有血性,被去卑活捉以後,寧死不降。為了以後對戰鮮卑大計,以及穩定鮮卑降卒的軍心,王淵親自招降軻比能,當王淵告訴軻比能,自己能夠解決鮮卑人過冬問題,並且帶領軻比能觀看集中安置匈奴人的房屋後。軻比能被王淵的誠意打動,歸心於王淵,被王淵安排道趙雲手下,和去卑兩人派和趙雲收集情報。
軻比能對鮮卑的情報收集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趙雲不想搶攻,所以讓軻比能彙報。
“是,”軻比能起身走向地圖,這張地圖是近期整理出的草原地圖,加上軻比能的校正,比較精確。
“當年檀石槐把鮮卑分做三個大部,其次子布度根為西部大人,長子扶羅韓為中部大人,自己親率東北鮮卑。自檀石槐單於死後,各部大人開始脫離,東北主要的七個部落,也開始脫離王庭,處於一個聽照不宣的狀態,更確切的說是部落聯盟關係。”軻比能用比較蹩腳的漢語說道。
“根據最新情報,扶羅韓投靠代表王庭的蒲頭部,兩人本來就是兄弟,隨著扶羅韓被迫投靠,蒲頭開始壯大,東北部落開始再次依附蒲頭單於。也就是說王庭的威信再次建立了起來。”作為鮮卑人的軻比能,對本族了解自然很深。
“東部鮮卑主要由那些部落組成”徐晃問道,徐晃防地處於西邊,對西邊鮮卑比較了解,東部鮮卑不是很清楚。
“東部是我們鮮卑族的發源地,部族比較混雜,目前主要有彈汗山蒲頭的本部;南邊與幽州接壤的素利部、彌加部、厥機部;以及更北部的慕容部、宇文部、段部、拓跋部。這些部族也是我們最主要的部族,而中部和西部更多的是投降的匈奴人,隻有少量人才是我們本族遷移過去的。”軻比能說道。
這些部落王淵多少有些映像,都是後世禍害中原的主力。
“你們的部落是怎麼劃分的,或者說的主要分布在什麼位置。”王淵問道。
“其實也很簡單,主要分布在有河流和山脈的地方。主公請看,目前單於庭位於彈汗山,素利等三部位於西遼河一帶,慕容等部分布在大鮮卑山一帶(大興安嶺,也是鮮卑人的發源地);而中部分布在狼居胥山,以前會冬季會南下安置在陰山一帶,現在無力南下,主要駐紮在這一帶;西部分布在燕然山、豚邪山、稽落山一帶。”軻比能指著大草原上的主要山脈說道。
“而我們草原人自來都是夏季北上到安侯河一帶放牧,冬季南下尋找靠近山脈的地區駐紮。從地圖上就可以看出,進入夏牧場後,各部分布情況比較集中,而漢軍想要攻擊鮮卑,就要深入草原,長距離的行軍,必然會給草原人集合各部兵馬的時間,兵馬集合後,利用熟悉地以及騎兵的速度即可與漢軍周旋。而冬季各部南下後,由於臨近冬季,嚴寒會阻止戰爭的爆發。”軻比能介紹道。
“的確如此,這也是長期以來漢軍始終無法解決,而必須麵對的問題。”荀攸說道。
“那以你之見,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賈詡看向軻比能問道。
“這是草原人能夠延續下來的根本原因,我們知道怎麼利用,但以我看來,屬於無解之局。所以以我之見,現在不是發動戰爭的時機,我軍最適合發動戰爭的時機是春秋兩季,從在遷移的過程中尋找戰機。”軻比能說道。
“主公不可,鮮卑人遷移的過程中也是兵馬最集中的時候,熹平六年八月,夏育、田晏、臧旻分三路趁鮮卑人南返的過程中出擊,結果很快速集結的鮮卑人大敗,三人各率數十騎逃回。”荀攸說道。其實荀攸對軻比能是不怎麼放心的,加上這個時間出擊的確會遭受鮮卑人快速的集合打壓,荀攸果斷的提出了反對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