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單於,我軍不僅要齊心協力,而且要尋找外援。”這時帳內唯一的漢人李季說道。
李季此人已經50多歲,是檀石槐的重要軍師,眾首領大多都認識,後來此人被調度給扶羅韓對抗漢軍的主力,並州一帶的漢軍。
“尋找外援?你是說西涼人?”蒲頭問道。
“不錯,不僅是西涼羌人,而且幽州境內的烏丸、北部的高麗都可聯絡。”李季說道。
“可行,我與高麗王有點交情,願親自前往讓其出兵幽州遼東,迫使公孫瓚回援。”慕容莫護跋說道。
“當年北宮伯玉及王國等人叛出漢人,我部曾支援過這些人,如今這些人已經占領了西涼大部分地區,勢力非常龐大,唇亡齒寒,隻要我派人前去,想必也能支援我部,如果能從並州西北施壓,可亂王淵軍心。”布度根說道。
“我去說服烏丸人。”彌加說道。
“如此便好,眾人齊心協力,必能將王淵埋葬在這茫茫的大草原之上。”蒲頭大聲說道。
經過整整一天的討論,鮮卑人開始集合各部兵馬,並派人各地求援。
隨著鮮卑各部逐漸集合,鮮卑人開始騷擾王淵各部行軍,但王淵及其謹慎,鮮卑人很難找到戰機,八月初,王淵大軍趕到狼居胥山一帶,而鮮卑分散在草原北部各地的30多萬騎兵,也陸續完成了集結。
狼居胥山並不高,如果方在中原,最多算一簇小山丘,但在這茫茫大草原上,的確是一個龐然大物,常年給草原人遮風擋雨,又處於草原中心帶,加上此山是草原上最主要的兩條河流,色楞格河和克魯倫河的發源地,自來都是草原名族的聖山。所以‘封狼居胥’在漢人眼裏,是何等的榮譽。
而在這聖山腳下,即將展開一場血戰。雙方近五十萬人馬再次彙集,大戰一觸即發,但雙方又極為謹慎,開始了短暫的對持。
說實話,王淵此刻的心裏的非常激動的,這是王淵指揮過的最大的戰爭,五十萬人的戰場一望無際,蔓延了真個狼居胥山脈,僅漢軍大營就綿延十多裏。步行都要走上半日。
漢軍以步軍為中軍,公孫瓚的騎兵在右翼,王淵的騎兵在左翼。而鮮卑人集結了族內大多數青壯,三十萬騎兵囤積起來更是恐怖,密密麻麻的布滿了狼居胥山腳。
兩軍相隔二十裏駐紮,已經對持多日,雖有具備騎兵的衝突,但並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鬥,各自在耐心尋找著機會。
待大軍大營構造完畢,王淵率領三萬騎兵進行了試探性的攻擊。
見王淵率三萬騎兵叫陣,鮮卑人並沒有全軍出擊,各部首領率領精兵迎戰,試探性的進攻往往是以鬥將為主的,一來助漲士氣,而來兩方將領也算打個招呼,認識認識。
兩軍射住陣腳,兩軍主要將領立於陣前,卻見王淵兩側各有一個白馬白袍的將軍,右手自是趙雲,而左手是三十多歲的公孫瓚。
公孫瓚此人頗有儒將之風,相貌英俊,加上常年邊關作戰,眉宇間又多了一份剛強。氣勢絲毫不輸年輕的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