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是主要條件,剩餘的我們還需要細談,比如,你們不能再做部落的首領,有才能的可以到我部下做文官或武將。不想做官的要遷移到晉陽城,我會賞賜你們土地,傭人,讓你們世代繁榮;你們的部族我會打散安置在長城外,給他們製造最好的房子,提供最好的教育。享受漢人能夠享受的一切權利。”王淵耐心的說道。
“當然,國體是不變的,我會對你們的部族進行郡縣的劃分,劃定他們各自放牧的範圍,春夏北上放牧;冬季回冬牧場過冬,學習文化。”王淵繼續介紹道。
聽完王淵的講解,眾人麵色開始複雜起來,目前來看,的確是利大於弊,因為自己沒有談判的條件,而王淵並沒有過分為難。但長遠來看,難道王淵能夠做得了大漢王朝的主?漢朝廷不會對自己秋後算賬?等等一些問題困擾這些人。
見這些人陷入了沉思,王淵起身說道:“該說的我說完了,最後我向你們保證,漢王朝今後不會秋後算賬,為難爾等;我也能夠做的了主。都回去好好想想把,同意投降的,三天內來我大營報到;想不明白的,我們隻能沙場再見了。”
說完王淵頭也不回的帶領眾人回去了。
隨後幾天,鮮卑眾首領陸續來到漢軍大營,即便部落首領戰死的,也選出代表,前來投誠。
王淵安排這些人組織族人返回南部牧場,讓他們安頓完畢後,清點本部落人口,牛羊、那匹數量,以及勢力範圍,前來商討劃定各自的駐紮範圍。隨後王淵率領大軍南下,回並州去了。
十一月初,出征半年,死傷慘重的並州大軍回到了駐地,各部開始整頓。清點傷亡,發放撫恤金,慰問家屬等等一係列的事情都要解決,好在經過幾年的磨合,並州各級官員體係已經完善,也不那麼費勁。
驃騎大將軍征討鮮卑,鮮卑投降的戰報傳到洛陽,震驚朝野,漢靈帝大喜,以太尉一職調王淵入朝。王淵以鮮卑初定,需要安頓為由拒絕。
隨後鮮卑各部首領相續趕到並州,開始商討具體的安置方案。
安置鮮卑的事情非常複雜,即要平衡各部,又要劃定範圍,設置郡縣,有很多細節需要處理,長達半月的討論後,最後把草原分成了三個州,勢力範圍與以前的鮮卑三部的勢力範圍差不多,分別命名為西州、晉州、通州。自此大漢多出三州,共十六州。
隨後根據具體情況劃分郡縣,西州下轄五郡、晉州下轄六郡、東州下轄八郡,縣級單位,也根據具體情況做了劃分。
王淵任命荀彧為護鮮卑中郎將,負責統籌安置鮮卑事務。封布度根、慕容莫護跋、扶羅韓、素利、軻比能五人為護鮮卑校尉,負責協助荀彧。
調原雲中太守董紹為西州刺史;調原朔方刺史伊籍為晉州刺史;調原五原太守荀堪為通州刺史。
開始用人王淵才發現人才不足,各州長官還好任命,郡縣一級的非常難辦,王淵和並州主要官員商討幾天,才定下了大致的框架。
原並州各郡的太守全部調到各州,擔任刺史別駕等重要職務。又從各地官員中抽調了一些優秀的人才,任命為郡主官。
而晉陽大學的學子終於派上了用場,大多縣級主官和各郡重要官員都由一些優秀的學子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