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王淵召集眾諸侯登上高台,焚香拜天,隨後大聲宣讀盟約:“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淵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誌;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後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隨後眾人歃血為盟,慷慨激昂的起誓後,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聯盟正式成立。
歃血完畢,眾人回到中軍大帳,開始商討戰事。
王淵高坐盟主之位大聲說道:“既承公等推為盟主,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各宜遵守,勿得違犯。”
“是”眾人起身領命,表示願服從軍紀。
“大軍出征,糧草為要害,袁本初威高望重,可總督糧草,應付諸營。”王淵說道。
“遵命”袁紹起身應道。
此次兵馬混雜,王匡勢力最小,隻有五千兵馬,其餘個州牧、刺史都是兩三萬,公孫瓚帶了兩萬騎兵、袁紹、袁術盡然都是三萬兵馬,其餘的各郡太守,也都有一萬多兵馬,曹操這人最是雞賊,以前和王淵帶領騎兵討伐黃巾,知道騎兵的厲害,短短一個多月,盡然組建了五千騎兵,雖然隻是一人一騎,不夠精銳騎兵的配置,但畢竟是騎兵,另外還有五千步兵。
可見這些世族有多恐怖,短短幾個月就能組建幾萬兵馬,而且袁紹等人應該隻帶了一部分。
王淵大致算下來應該有三十萬的樣子,三十萬的兵馬聚集起來,糧草是個大問題,各部雖然來的時候都帶來一部分糧草,但恐怕維持不了幾天,所以要從中原一帶的冀州、袞州、豫州、徐州、青州等地府庫征糧。因為正常來說,各郡縣都有府庫的,除了必要的部分要想洛陽上交以外,其餘的都屯在各地府庫裏,糧食運送起來非常麻煩,消耗也大,古代最主要的運糧方法是各地之間的互傳。
比如洛陽要從中原的五個州征調100萬石糧食,會從最近的豫州直接調糧100石;然後豫州又會在附近的袞州調60石,從徐州調20石;然後袞州又會向附近的冀州、青州調糧補齊。一來容易抽調民夫運糧;二來讓各地都承擔運送中的消耗;最主要的能讓糧草及時的調運到目的地洛陽。
所以平時各郡縣府庫都是有存糧的,這也是為啥袁紹要安排袁術總督糧草,因為沒有威望的人根本調不動。所以王淵安排袁紹去調糧了,袁術那廝讓王淵把名聲給搞臭了,加上與王淵有仇,王淵直接無視。
曆史上袁術之所以是前期最大諸侯裏麵的一批,應該就是調糧的時候偷吃了不少,而袁術的根據地就在附近的汝南,可以很方便就運走了,袁紹根據地離這裏很遠,加上要間隔很多勢力,偷吃有點困難。
解決了糧草的問題,王淵看向曹操問道:“孟德攜詔出京,對洛陽情況最是了解,麻煩孟德給大軍具體說一下目前洛陽的情況。”
“目前西涼邊軍大約八萬餘人,入京後,洛陽城的守備軍被董卓把控,分別有北軍五萬、南軍三萬、西園軍兩萬、洛陽城守城軍隊兩萬、洛陽八關的守軍四萬、三河騎士一萬、以及虎賁、羽林兩營一萬精銳。加上洛陽城的一萬負責治安的雜兵。共計約有二十七萬大軍。”曹操首先介紹兵力道。
(洛陽八關分別為函穀,伊闕、廣成、大穀、轘(huan)轅、旋門、孟津、小平津八大關,合稱“八關都邑“。分別分布在:西邊的函穀關;東邊的旋門關;北邊駐防黃河的小平津、孟津兩座水關;南邊靠近洛陽一字排開的伊闕關、大穀關、轘轅關,以及汝陽一帶的廣成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