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跟在自己身邊的幾個年輕人,王淵非常看好,司馬懿、馬超自不用說,馬岱(馬超的族弟,小馬超一歲)、賈穆、賈訪(賈詡的長子和次子,此時已經成年)也是王淵重點培養的年輕一輩,所以會一邊指揮,一邊解釋戰局。
“不錯,入蜀道路艱險,我軍對地形沒有進行探查,沒有準備自然無法入蜀作戰。所以我軍目前需要盡量避免傷亡,以攻略漢中為目標,攻下漢中,就能用少量兵力堵住蜀地的出口,我軍才有餘力加入中原戰局。所以不能因小失大。”荀攸一邊和王淵探討局勢,一邊也是刻意指點後輩。
“原來如此。”這些年輕人都是聰明之輩,稍加提醒,自是知道其中的利害,點頭應承道。
城門被賭,王淵大軍也不架起雲梯攻城,兩軍隔著城門對持了起來,在李傕不斷的添加柴草下,大火一直燒到夜晚,入夜後李傕果然趁夜率軍撤退,王淵也不追擊,順勢接手了城池。
而在王淵進軍武都之時,張遼、黃忠的大軍已經到了長安城下,長安城守將朱儁是漢室老臣,已經年近五十。
留守長安需要一個有威望的人才行,皇甫嵩如今年事已高,已過六十,已經無力領軍了,最後董卓決定留下朱儁。
一是朱儁此人比較圓滑,沒有給董卓留下不好的影響,二是朱儁的確有點本事,威望又高,能夠鎮住洛陽城的一些世家大戶。
即便如此,董卓還是不放心,留下心腹大將樊稠負責監督,函穀關、陳倉相續失守的消息逐漸傳到長安,朱儁見大事已去,又不看好董卓此人,於是朱儁幹脆殺了樊稠,投降了張遼。
張遼在長安城整頓後,一邊上報王淵,一邊讓洛陽、並州委派官員前來接手。
待長安逐漸穩定以後,張遼、黃忠也接到了王淵的命令,留下跟隨大軍前來的兩萬洛陽義務軍,負責管押俘虜,駐守長安。張遼率領本部兵馬自子午穀進擊漢中,黃忠率本部兵馬自褒斜穀進擊漢中。
漢中一帶同樣道路險要,西麵唯一可行的大道被陽平關阻擋。褒斜穀、子午穀道理難行,不便大軍行軍,隻能以偏師的形式夾擊,成則以,不成也能牽製漢中的兵馬。
王淵攻下武都後,留下張飛駐守武都,又下令新編龐德的蕩寇營難行,駐守武都。隨後大軍向陽平關推進。
而此時董卓已經攻下葭萌關,見劍閣有大軍駐守,軍糧也快用完,而東南部的天雄關、劍門關一帶防守比較鬆懈,於是向巴中地區前進,想以盡快的速度攻占巴郡,奪下立足之地。
就在董卓大軍向天雄關推進的時候,董卓收到王淵已經平定西涼,向陳倉進軍的戰報,大驚失色,如今大軍剛剛從蜀地打開局麵,尚沒有奪得一寸地盤,後路就有被抄的危險,開始進退兩難。
而不等董卓做出反應,陳倉失守的戰報就傳道了董卓手中,董卓知道局勢危險,後路被斷,隻能拚死攻打天雄關,在董卓全力攻打下,數千兵馬守護的關口很快就被攻下,於是巴中地區的大門開始打開,董卓快速的占領了巴郡地區,順利在巴蜀站穩了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