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接受邀約在這套叢書中寫一本書,好一段時間我非常猶豫。我的另一題目正做在關節眼上,放不下。但《中華學術與中國文學研究叢書》很吸引人。就我所知,近年來百花洲文藝出版社不斷推出很有品位的學術叢書。現在的這一套,就又一次體現了策劃者的眼光。我對玄學與文學很感興趣,雖然十幾年前用這個題目做了博士論文,但感到還有很多問題值得進一步研究。百洲文藝出版社這個選題,正好使我有機會清理一下這些年的一蘭新想法。因此最終答應下來,擠著另一個題目的空隙,寫成現這個樣子。
較之原來做這個題目,構架已完全不同。一些基本觀點得以進一步深化闡發。我的一個基本看法,傳統學術、哲學思想影響之學,在於它們與文學有一些聯結點,並且總要通過一些中間途徑,特別要通過影響士人心態,影響他們的人生態度、價值觀進而影響到文學。基於這個想法,從玄學與文學聯結的角複,寫了玄學的特質,並且專門用一章的篇幅,分析玄學影響下士人性格類型。研究範圍由魏晉文學擴展到此後的整個古代文因為此後一千多年,無論士人性格還是文學理論和創作,都召下了玄學影響的深深的印跡。吸收了近年學界研究的一些新成當然也努力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裴頒“崇有”論和郭象自生獨化”說的關係問題,《聲無哀樂論》的理解問題,玄言詩內問題,山水詩的問題,對散文影響的問題,詩言誌的問題,劉勰原道論的問題,竹、菊等雅淡意象與玄學的關係問題,等等。
有些問題還隻能寫下一點粗線條的印象。玄學影響文學,總是和思想文化的其他因素交融在一起。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唐宋以後,玄學的影響總是和佛學禪宗分不開。本書意識到了這一問題,也作了一點嚐試性的分析。但時間畢竟勿促,來不及細細琢磨。玄學和禪宗是什麼關係,它們交融發展的曆史軌跡如何,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細致清理。
深深地懷念我的故鄉,那一片秀麗山水,那一方淳厚民風。
那溪邊竹影束煙餘,籬外榕姿過雨初。最是春江無限綠,畫圖閱盡總難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