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這是禮物(1 / 1)

三八婦女節那天,妻子收到了一個禮物:一張粘滿彩色紙屑的卡片,這是喜禾送給媽媽的節日禮物。如果前天喜禾給他媽媽的那張糖紙不算,這還是他第一次送給媽媽禮物。禮物是老師轉交的。

跟平時一樣,傍晚時分我們去幼兒園接喜禾;跟平時一樣,看到我們來了老師就喊:“喜禾,爸爸媽媽接你來了。”跟平時一樣,喜禾沒聽到;跟平時一樣,老師一把把喜禾抓了過來;跟平時一樣,喜禾這時才看到我們,笑了;跟平時一樣,我們不會期待他嘴裏叫出爸爸媽媽。

跟平時一樣,我們眼巴巴地等著老師告訴我們喜禾這一天在幼兒園的表現;跟平時一樣,老師誇喜禾有進步:今天他居然在小板凳上坐了九秒鍾,午睡時他沒睡著但乖乖在床上躺著,他沒有搶小朋友的餅幹,他好像拉了一下某個小朋友的手,這次老師講故事時他沒有影響到別的小朋友……跟平時一樣,等我們走出幼兒園回到車上,我們會溫習老師說過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

跟平時一樣,早晨我們吃早飯晚上我們吃晚飯,餓了多吃幾碗不餓少吃或者幹脆不吃;跟平時一樣,太陽從西邊下去,下去後再見到要過一晚;跟平時一樣,收銀台排我前麵等著結賬的幾個人我還是叫不出他們的名字……有時,我是真恨“跟平時一樣”,我希望生活來點變化,在早晨吃頓晚飯在晚上看太陽升起在收銀台前等著結賬的人主動告訴我他們的名字。所以,今天當老師拿出一張卡片說:“喜禾祝媽媽節日快樂。”我心情爽極了——今天,跟平時不一樣。

禮物是一張卡片,卡片上麵粘滿了彩色紙屑,此外,還有幾個彩屑裝飾成“心”形。“心”形在手法上刻意營造出一種稚嫩,歪歪斜斜,還有兩處故意沒連上,目的是讓人看了立即聯想到“天真可愛”“天真爛漫”,或者是心髒都這樣了,沒幾天活頭了,趕緊送醫院吧。卡片右下角還有一行童稚小字——“喜禾祝媽媽節日快樂!”……不用說都知道,整張卡片都出自老師之手:創意,老師的;卡片,老師的;彩紙,老師的;糨糊,老師的;粘上,用的還是老師的手……喜禾就幹了一件事:撕紙。撕碎的紙,還是老師一點點從地上撿起來的。盡管如此,沒人會把這些功勞歸於老師,包括老師自己。“怎麼可能是我做的?”老師說,“如果是我做的,我會撕得更碎。”——如果我問,老師也許會這麼回答。

我和妻子分別親了喜禾一口,算是對他做這張卡片的感謝——如果真想感謝做這張卡片的人,親的應該是老師,但這不太可能。再說老師也不期待啊。

幼兒園別的小朋友都會在這天給媽媽做一件禮物吧。

“我的媽媽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天天給我洗衣服。”小朋友畫了一個洗衣機,借此表達對媽媽的愛。

“我媽媽最愛我了,她最愛最愛最愛我了。”小朋友畫的是一張全家福,她在爸爸媽媽中間,幸福得像個小公主。

“我的媽媽最漂亮了,誰的媽媽都沒有我的媽媽漂亮。”一個小朋友畫了一個衣櫃,這樣她媽媽就能放更多衣服,就能打扮得更漂亮。

“我不畫我不畫我不畫我不畫我就是不畫……她是壞媽媽。”昨天晚上他媽媽答應今天早晨帶他吃麥當勞,但是一大早媽媽被領導的一個電話叫走了,兒子還在生氣呢。

“我媽媽頭發長長的,我媽媽鼻子高高的,我媽媽眼睛大大的,我媽媽的酒窩也是大大的。”小朋友一筆一筆地畫著一年前就已不在人世的媽媽的形象。

“我媽媽就喜歡打麻將,我爸爸不喜歡媽媽打麻將,但媽媽還是要去打麻將,爸爸不讓她去打麻將,媽媽就打爸爸,媽媽打了爸爸後,爸爸又打媽媽。”這個小朋友恨麻將,麻將長了一張醜陋的麻子臉。

“媽媽最喜歡我了,我也最喜歡媽媽。”小朋友畫了一朵玫瑰送給媽媽。

……

三八節這天要求每個小朋友都給媽媽準備一件禮物,喜禾給媽媽準備一件什麼禮物呢?幼兒園的老師傷透了腦筋。喜禾才不去想這檔子事呢,不是他不願意,不是他懶,他壓根兒就不知道禮物,壓根兒就不知道還要送媽媽禮物。他也不要別人的禮物,不是不想,是壓根兒就沒去想過。

終於,有個老師天才地發現——可以把喜禾撕碎的紙送給媽媽。於是,有了那張卡片。

雖然,我知道那張卡片跟喜禾的關係實在是有限,他根本就不知道在這個日子裏要送件禮物給媽媽,我知道別的小朋友送給媽媽的禮物,可能是他們自己親手完成的,喜禾隻是撕了點紙,但有什麼關係呢,怎麼說,也是一件禮物。

這些碎紙如有生命,也會開心吧。它們第一次擁有一個聽上去浪漫溫情的名字——“禮物”。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