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老家過往(1 / 1)

“未語淚先流”,要細細的回憶自己的從前過往了,小蓮忽然感慨萬千,又一次淚流滿麵。

小蓮發現,活到現在,有了很多工作和家庭的生活曆練後,人變得感性許多,心也脆弱很多。這可能是70後生人的普遍現象吧。

每個人的生活軌跡其實是和她的成長環境息息相關的,小蓮更甚。

小蓮的祖上是官宦人家,到了爺爺輩,家道中落。但爺爺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沒有受過教育,於是,親自教自己的幾個孩子讀書識字。所以,小蓮的父親沒有上過一天學,但一樣滿腹經綸,博覽群書。

解放後,百廢待興,父親去參加了工廠招標,順順利利當了一名工人。後工廠遷徙到山西晉南一個小鎮上,於是,父親帶著母親還有剛出生的大哥落戶到了工廠旁邊的一個村落裏。(當時的工人家庭將家落戶到農村是很普遍的)此村名叫龍門村。

在龍門村,小蓮的大姐二姐三姐陸陸續續出生,到了小蓮,又是女的,本來還想生,但國家計劃生育政策來了。於是,小蓮就成了家裏的老幺。

因為姊妹多,家裏很窮,一直是村裏的欠賬大戶。

在小蓮的記憶力,除了逢年過節,從來沒吃過肉,所以,小蓮長期貧血,一直到上了大學才慢慢好。

平時上學,一直穿的是姐姐們剩下的衣服,隻有過年,才有一身新衣服,而且,這個衣服,隻有走親訪友的時候才能穿。“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很小,小蓮就知道為家裏分擔家務,洗碗煮飯,打豬草等等。這樣的日子過了多年。

但是,苦難真的是一筆財富。它讓小蓮保持了勤勞,節儉,善良,讓她以後的生活越來越好,一輩子受益。

家裏雖窮,但兄弟姊妹和睦友愛,小蓮病了,哥哥姐姐爭著背去衛生院打針。小蓮被同學欺負了,哥哥姐姐爭著出頭。小蓮在家裏是幸福的,快樂的,無憂無慮的。

但快樂的日子沒有那麼持久,大小蓮十九歲的哥哥結婚了。

嫂嫂進了家門後,一切驟然改變。母親的溫柔不再,嫂子也是氣勢洶洶。“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她們婆媳演繹的淋漓盡致。成為村裏一道風景。

那時候,小蓮才上二年級,卻直到她上了大學了,這對婆媳的爭吵都還沒休,可見功夫之深!

那段日子帶給小蓮是無法抹去的傷痛,讓小蓮變得非常敏感,易怒,而且,倔強,清高,自傲。這個性格也伴隨她終生。

看到村裏很多人站在家門口對著家裏人指指點點,有些還會捂著嘴巴偷偷笑的時候,小蓮就想哭,就覺得無地自容,就想竭斯底裏的大吼,不要吵了,受夠了,我要離開這個家。

於是,小蓮更加努力的學習,目的很單純,考上好大學,再也不回這個爭吵的家了。

終於考上了夢寐以求的大學,終於離開了那個家,遠遠的離開了,小蓮長舒了一口氣,發自內心的高興,畢業找工作的時候,也義無反顧的留在了上大學的C城市。

“小蓮,你一個人在外,沒個親人照顧怎麼行?還是回來工作吧。”父母語重心長的說。

“沒什麼的,我曉得照顧自己。你們兩個老人要好好保護身體喲。”

在小蓮的心裏,她根本不願意回來,雖然不舍得父母,但她太怕家裏的爭吵了,真的受傷了。四年的大學讓她覺得自己已經可以足夠獨立了。

但多年的生活經曆後,她發覺當年的自己太年輕氣盛了,逃避了吵鬧,卻陷入了另一場無休無止的紛爭,要命的是,這場紛爭沒有可以依靠的臂膀,傷痛,痛到了心。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些俗語,簡單,但真理。當然,隻能打碎了牙齒和著血往肚裏吞!生活還要繼續,一切都將過去,此文完成後,徹徹底底的放下,徹徹底底的改變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