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這個五色土壇上麵走著走著,仿佛又回到公元前幾千年去,會見了古代的思想家。他們白發蒼蒼,正對著天上的星辰,海裏的潮汐,陶窯的火光,大地的泥土沉思。那時的思想家沒有什麼書籍可以參考,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四時代謝,萬物死生的現象,都使他們抱頭苦思。他們還遠不能給世界的現象說出一個較完整的答案。但是他們終究也看出一點道理來了,世間的萬物萬事,有因有果,有主有從,它們互相錯綜地關聯著……正是由於古代有這樣的思想家這樣地思考過,才給後來的曆史創造了這樣一座五色的土壇。
“五行”的觀念和我們這個民族一樣地古老,東、南、西、北是人們很早就知道的,人們總以為自己所處是大地的中間,於是在四方之外又加上了一個“中心”,東、南、西、北、中湊成了五方五土的觀念,直到今天我們還看到好些人家的屋角有“五方五土龍神”的牌位。
燒陶方法和冶銅技術發明了,人們在熊熊火光旁邊,看到火把泥土變成了陶器,把礦石燒成溶液,木頭燃燒發出了火光,水又能夠把火熄滅。這種現象使古代的思想家想到木、火、金、水、土(依照《左傳》的排列次序)是萬物的本源。於是木、火、金、水、土把五行的觀念充實起來了。
燒製陶器這件事使人類向文明跨前一大步,在埃及,在希臘,都由此產生了神明用泥土造人的神話。在中國,卻大大地發揚了“五行”的觀念。根據木、火、金、水、土五種東西彼此的作用,又產生了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論。根據這幾種東西的顏色:樹木是蒼翠的,火光是紅豔豔的,金屬是亮晶晶的,深深的潭是黝黑的,中原的泥土是黃色的。於是青、赤、白、黑、黃五種顏色就被拿來配木、火、金、水、土,成為顏色上的五行了。
這個四方、五行的觀念被古代思想家用來分析許許多多的事物,音樂上的宮、商、角、徵、羽五個音階,天上二十八宿的分隸青龍、朱雀、白虎、玄武(烏龜)四方,都是和這種觀念緊密地聯結起來的。
把世界萬物的本源看做是木、火、金、水、土五種東西相互作用產生出來的,這種古代印度哲學家把萬物說成是由地、火、水、風所構成,古代希臘哲學家說萬物的本源是水或者火……那思想的脈絡是那麼的近似啊。
盡管這種說法在幾千年後的今天看來是奇特甚至好笑的,然而那裏麵不也包含著光輝的真理嗎:萬物的本源都是物質,物質彼此起著錯綜的作用……哦!我們遇見的對著泥土沉思的思想家,他們正是古代的略具雛形的唯物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