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2 小上海發屋(1 / 1)

一上來,趙玉霞就把頭貼在了袁城的後背,小手很自覺的摟了過來,電影院的感覺又來了,袁城把身子挺的倍兒直。

從中華崗往左拐然後再右拐進入到和平大街,這是袁城平時常走的路線。

剛過馬路灣的環路車站,袁城被人叫了住。側過頭,原來是先前離去的一些同學,除了晁博,劍鋒他們一些男生,宇新,鳳琪還有劉暢赫然也在,袁城頭大了一圈。

趙玉霞先跳了下來,“我先走了”,也沒等袁城說話,也沒和大夥打個招呼,接過車走了。

“你倆怎麼在一起,沈老師呢?”,宇新一臉的問號,再看其他幾人也是同樣表情。

“沈老師去了聯營,正好遇到了趙玉霞,我搭個順風車”。

“對了你們怎麼都在這呢?”,袁城才想起來這些人平時也不是同路啊。

劍鋒走了上來,“我和他們說的,你老在這等車,大夥都不放心你,就一直在這等著,城子,沒事吧,沈老師說啥沒有”。

“沒事”,袁城挨個和大家打過招呼。

“你那個老師,不會和學校反映,再給你弄個什麼處分吧”,對於劉暢的關切,袁城心裏很是受用。

“不會,沈老師是自己人”。袁城說這自己人的含義,分明是把劉暢也帶了進來。

大夥嘮了一會,都各自散了去,袁城想送劉暢,一看宇新那怪怪的樣子,把這想法消滅在了萌芽之中。

教訓過臭魚頭之後,袁城在同學中的威望大增,走到哪都有上來打招呼的,虛榮心得到空前的滿足。

十月中旬,高中三個年組舉辦首屆作文大賽,時間定在禮拜三下午的兩節自習。

當作文題目寫在黑板上時,袁城樂了。

出題的老師像是有意針對袁城,居然以‘反思’為題。袁城以蘇傑被打事件為主題思想,筆下千言,從幼兒園一直反思到現今,重點就是思想教育不夠。文字詼諧卻也生動深刻。

此文一出,立刻引起語文組所有老師重視,雖寫的直白,但也是環環扣題,本來已經被評定為一等獎,無奈身為語文組長的老塗,做了如下批語:該同學文章中多見詼諧之處,這是一種對文學極不負責任的態度。結果袁城得了個二等獎,獎品32K塑料包裝的日記本,早無所蹤。

劍鋒不知在哪燙的頭發,遲到了兩節課的他剛邁進教室,立刻引來所有同學的驚歎。蓬蓬鬆鬆的頭發探至眉前,配上他俊朗的外形,活脫的一個少年隊形象。

哥幾個圍了上去,“行啊,哪燙的”,晁博擺弄了一下劍鋒的頭發。

“別碰,小心別把哥們的頭型弄亂了,怎麼樣,哥們這頭型正不,小上海發屋弄的”。

“真不錯,跟個爆米花似的”,晁博不滿劍鋒造型比他帥氣,呲嘴笑道。

“你還別笑,我保證你們去過還想去”,劍鋒得意道,“那小上海是姐倆開的,南方人,長的賊透”。

也是劍鋒平時吹牛習慣了,大家都沒往心裏去。中午吃過飯後,劍鋒把袁城拉了出來,“城子,你這頭型是不是該換換了,別老梳個一碼水,哥們請客,給你也燙個少年隊”。 劍鋒的心思,不說袁城也明白,他肯定是看上了發屋的姐倆,想拉著他做個引子。

小上海發屋就在醫大西門對麵的胡同裏,哥倆來的時候,發屋內還有一個顧客正在洗頭。

“大丫,來活了,我哥們要燙頭”,劍鋒衝著正在給顧客洗頭的女孩招呼道。

“儂先等一會下”,女孩南方口音很重,但還能聽的明白。

“唔先把伊弄完,要不,先讓唔妹幫燙下”,一會是聽不懂的方言一會又是不標準的普通話,袁城感到好奇。

發屋不大,隻有三張簡易的椅子,在靠著洗頭池旁還有個小門,簾子一挑,一個十五六歲,身材高挑的女孩走了出來,“那個咕咕要燙發?”,聲音很輕很柔,雖是南方口音聽來也讓人渾身的舒暢。

“小丫,和你說多少次了,叫哥哥,不叫咕咕”,劍鋒糾正著女孩的發音。

“咕..哥哥,儂想怎麼做下”,小丫笑起來,在靠著唇丫的位置有兩個淺淺的酒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