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學習型企業,充分發揮企業員工個體與團體的整合效應是我們當前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的新步驟。進入新世紀,作為“學習型社會”的知識經濟社會初見端倪。因此,不斷學習、不斷完善提高自己,是企業文化建設十分緊迫和重要的任務。一方麵,要把企業建成學習型組織,以產生持久的發展動力。企業要把學習看成最根本的可再生資源,將持續學習作為新型組織的精神基礎。要繼續深入開展“讀書興企”活動,堅持各種行之有效的學習製度和方法,組織幹部職工學習政治理論、文化知識和科學技術,提高幹部職工的整體素質,造就優秀企業家隊伍,使企業獲得不斷創造未來的能量,產生強大的發展動力並使之得到持久的維係。另一方麵,企業要重視個體和團體學習,實現個體與團體作用的互動和整合。通過個體學習和團體學習,將組織成員的智慧和活力融為一體,使員工個體的發展與組織的發展之間協調一致,從而使企業培育出高於個人智力的團體智力,形成整體配合的團體協作精神。
推進企業文化建設隻能加強而絕不能削弱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對促進企業文化轉化為職工群體意識行為,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通過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強化企業民主管理,提高企業經營活動的透明度。要讓職工參與企業的決策和管理,定期報告企業的生產新形勢,使職工認清企業目標、決策、發展前途和組織方式的合理性及正確性;要通過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協調和改善企業內部關係,強化職工的參與意識,發揮全體職工的主觀能動性;要通過生動活潑的思想政治工作,宣傳和灌輸企業宗旨、企業目標、企業理念,樹立職工學習企業精神的典型,引導和帶動職工認同企業文化、弘揚企業精神;要經常開展交心活動,溝通和融洽企業領導與職工之間的感情,認真聽取職工意見和要求,真正使職工的願望和建議在企業發展中得以實現。
17.淺談日本的企業文化
關於企業文化,人們有一個通常的說法稱“源在美國,根在日本”。這點出了日本作為企業文化發源地的重要地位。事實上,企業文化理論是美國一批學者在對日本企業騰飛進行深入考察並對自身進行深刻反省後總結概括出來的。它一出現就風靡全球,引起經濟界、企業界、文化界等各方人士的廣泛重視。
二次大戰日本是戰敗國,因此,戰後它處於極其困難的境地。戰爭使工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經濟凋敝,企業破產,人民大量失業,整個日本列島到處是破敗衰落的景象。當時許多人都認為日本的工農業生產很難在短時間內恢複,然而僅僅經過戰後二十多年的建設,日本就在世界舞台上站立了起來,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令世人刮目相看。特別是進入20世紀70年代,在國際競爭中,美國人驚奇地發現,它們的企業在與通常以“小兄弟”自居的日本企業的“激戰”中,紛紛落馬敗陣,潰不成軍。其世界頭號經濟強國的地位,正在日益受到日本的挑戰。這一情況喚起了美國的一些企業家和管理學家的覺醒,使他們躬身屈駕、跨越大洋,來到日本列島探尋日本企業之所以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克敵致勝的“法寶”。美國學者們親自到日本企業進行考察,麵對麵地與日本企業家懇談,共同研討問題。正是在這種廣泛搜尋和深入思考的基礎上,美國學者發現:對企業文化與經營哲學的孜孜追求與成功運用,是日本企業經營管理方式的主要特色,也是它們在經濟競爭中獲取勝利的主要“秘訣”。他們明確地指出:“日本成功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他們全國上下維持一個強有力的文化,不僅個別企業有它的獨特的文化,就是企業與企業之間,金融業與政府整體之間都有強有力的文化背景。”在深入考察日本企業文化的基礎上,一批宣揚企業文化的理論專著紛紛麵世。《日本企業管理藝術》等企業文化理論專著,為企業文化理論的發展和研究開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