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後記 大雁掠過河岸(1 / 1)

當我把這本書,再重新仔細看過一遍後,發現有很多的話想說。其實,在我對文字的喜愛中,當屬詩歌了。我也一直以為,如果有一天要出書,第一本應該是詩歌集。而這一天真正來臨,需要我抉擇時,我竟是猶豫再猶豫,終是對詩歌的敬畏,讓我放棄了這一打算,才有了這一本散文集的問世。

這可能與我性格有關吧,與我對事物追求完美的情結有關。當太重視某一事物時,我接受不了它帶來的遺憾與不完整。非常悲哀地說,我每寫一首詩,都是由最初的歡喜,演變到後來太多的挑剔。之所以能堅持地寫,是寫詩的過程,讓我感到快樂。在這一過程中,我能夠把現實與想象融合在一起,我活在自己文字的王國裏,我是至高的國王,所有的文字都是我的臣民,由著我支配與駕馭,這人間所有的東西退後再退後。我的靈魂是肆意飛揚的,我的生命是流光溢彩的,我享受這一刻。當回歸現實,太多的缺憾,讓我自憐自傷。自信與自卑都是我性格的極致,這種雙重的性格,貫穿著我的生命,讓我活得有時消沉,有時激情!

也許就是這樣吧,我選擇的人生一直是退而求其次。在我走向中年之際,想一想,在我曾經的生命過程裏,我竟從來都沒有得到過我最想得到的東西。可能是怕承載不起這份巨大的歡喜,抑或是巨大的失落。我對生活一直是放棄的態度,在這種放棄中成長,我學會了平和。如果說某些時候我能夠接受生活強加給我的坎坷與不順,大概與我從小生長的環境有關吧。我從偏遠清苦清貧的農家小院長大,在我的成長中,鮮有掌聲。所以對這世間的榮譽與鮮花的光環,不是太在意,或者說沒有得到過,也就沒有失去。我更追求生活的安靜與寧靜,也更企求內心世界的安寧。

在決定出這本散文集時,不由想起了一個朋友曾講過的笑話。某一天,我們幾個人在飯店吃飯,服務員端上來一盤餃子,朋友隨口說,我給大家講個關於餃子的故事吧,我們都鼓掌,好啊,說吧。朋友說他老家有“好活不過躺著,好吃不過餃子”的說法。那時候老家農村非常貧窮,對於吃餃子是一種奢望。他們村裏有一戶人家,有親戚在城裏,卻很少走動。突然某一天親戚來家裏,帶來了些肉,還買了些韭菜。主家問中午吃什麼飯,親戚就說吃餃子吧。吃的過程中,忽然男主人哭出了聲,邊哭還邊說,活得沒意思了,活得沒意思了!身邊的人奇怪,好好的,說的啥話呀。就問怎麼了?男主人說,最好吃的餃子都吃過了,往後活著有啥盼頭。

不管這是真實,還是笑話,卻折射了生活中最簡單的道理。人應該對生活有所企盼。有希望地活著,就是一種幸福!

我發現自己此刻有點像故事中男主人公的心理,害怕一下衝到幸福的終點,無所適從吧。所以,我不能這樣做,我要把這樣的幸福感覺有意識地讓其他的東西衝淡。我在享受同樣的喜悅中,把這種快樂分散開來。當某一天,這樣的幸福來臨時,我不至於驚慌失措。原來我曾經收獲過很多這樣的幸福啊。

在整理散文集的過程中,越整理心又越虛,忽然發現所有的文字都有點麵目全非,顯得那樣陌生。自卑感又上來了,想放棄的心也隨之而來。但生活不是兒戲,決定了就得堅持下來。這樣一路走來,心裏幾起幾落,已是平靜。

回頭看這些文字,都是我生命某一瞬間的感受。點點滴滴,有著我的歡笑,有著我的眼淚。其間想到了太多太多的人和事。此刻心裏不禁湧出太多的酸楚。不過,當最終走過這泥濘的時候,卻感謝曾經艱難的日子。這樣的經曆增強了我承受苦難的能力。也正是因為某些人,教會我對生活和親人的感激和感恩,讓我知道,在最艱難的日子裏,總有一種親情溫暖著我。

也許大多數人,都是相輔相成順境的人生。而我,卻是相反相成。不過,這樣的成長,自是詮釋著另一種生命方式。古詩有雲: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我想說,曾經滄海都是水,除卻巫山全是雲。這所有成長的經曆,不是割裂,不是斷開。昨天連接著今天,今天連接著明天,一點一滴串聯成我們的生命,曾經在生命中停留過、擁有過、失去過、得到過,都屬於寶貴的財富。

當我們有足夠的能力,釋懷以往生活的艱辛;當我們能夠用平和的心,感激歲月給予的磨礪,也許我們正在逐漸地走向成熟!

讓我們在靈魂的安寧和平靜中,感知此後的生命吧!當幸福一點一點來臨時,始終保持著平淡和清醒。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簡簡單單地麵對未來!

這本散文集隻是對我曾經生活的一個記錄,隻是我樸素的心靈片段,僅此夠了!

張欣於太原

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