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1 / 3)

王熙鳳不過二十歲,在榮國府管事卻有五年曆史。榮國府人口上下約有三百人,瑣事日日都有千百樣。虧得鳳姐做人利落,大大小小的事情,沒有不當機立斷。

榮國府樹大招風。除了家中的內務外,鳳姐還要應付那些想來借點兒錢的遠親或族人,這些人像爛瘡上的蒼蠅,揮走一批,總會迅速地再黏上一批。

劉姥姥進榮國府,也是為了錢。

劉姥姥老早死了丈夫,膝下無子,跟著女婿過活,幫務農的女兒女婿看顧孫兒。有女婿養活,當然勝過自己一個人孤苦過日。但寄人籬下也有它的難處,少不了要看人臉色。這年秋末冬初,眼見寒氣一天濃過一天,而家中的餘糧已經不多,劉姥姥的女婿狗兒憂煩在心,成天就在家中喝悶酒、耍脾氣,劉姥姥忍了好些天,實在憋不住了,開口勸女婿:

“姑爺呀,我們這些做莊稼的,哪一家不是年年難過年年過?像你這樣,隻因從小過過幾天好日子,心性就把持不定——有了錢時顧頭不顧尾,沒了錢就瞎生氣,算什麼男子漢大丈夫?我們住的地方雖然離城裏遠了點兒,但到底還是在天子腳下,人家說這京城中,遍地都是錢,隻可惜沒人去拿,光在家裏跳腳有什麼用?”

狗兒給她這麼一說,老大不高興,橫眉豎目:

“你坐著說倒容易,難道叫我出去打劫不成?”

“誰叫你去打劫來著?”劉姥姥沒好氣地看了狗兒一眼,“大家可以想想法子,不然,難道銀子會長腳跑到咱們家?”

狗兒冷笑道:“有辦法還等到今天?我又沒有做官的朋友,也沒有收稅的親戚!就是有,也不見得會理我!”

說到做官的,劉姥姥靈光一閃:“嘿,我倒替你想出一個主意來了,你們祖先當官的時候,不是和金陵的王家結成了親嗎?誰叫你們家道中衰,和人家疏遠了?想當年我和女兒還曾上過王家一趟,他們家的二小姐,做人倒是爽快,一點兒驕氣也沒有,如今,聽說她是榮國府二老爺的夫人呢!不久前我聽得人家說,賈家因為老太太自己已經上了年紀,越來越憐老恤貧,慷慨布施,如果厚著臉皮去求求王家二小姐……或許她還認得咱們呢。”劉姥姥越說越高興:“隻要她肯發一點兒善心,拔一根汗毛,恐怕比我們的腰還粗!”

“說得容易”,女兒劉氏插嘴道,“像你我這副模樣,怎好上人家的大門?隻怕連門房都不肯通報!”

女婿狗兒一聽說此事,已經動了心,開始討好起嶽母來:“既然您見過人家太太……不管如何,您就去活動活動吧!”

劉姥姥一聽又畏縮起來:“哎喲,俗話說,人窮狗都怕!恐怕人家現在已經不認得我了,去了也是白去!”

狗兒腦袋一轉,又想起一個人:“……我記得王二小姐嫁到賈府時,帶了個周大爺,他是我老爹的朋友……他買田時,我爹曾幫過他忙。您去找他準沒錯!”

劉姥姥心想,人老臉皮也自然厚,為了好過年,就端著一張老臉去碰碰運氣吧,省得成天看女婿嘴臉過日子。第二天一大清早,她便起來梳洗了,帶上孫兒板兒進了城。怕板兒沒見過世麵,還特地教他幾句應酬話。走到榮國府門邊,自己卻被這偌大的門麵嚇著了,遲遲不敢過去。瞧了老半天,才硬著頭皮要門房找周大爺。

原本沒人理她,過了半晌,有個年紀大的門房看她年事已高,才說:“那周大爺到南方辦事去了,隻他娘子在家,你繞到後街去找她就是了。”

劉姥姥到了後門,隻見幾個生意擔子歇在那裏正熱鬧呢!有賣吃的,也有賣玩的,二三十個孩子正在那裏嬉戲。她趕緊拉住了一個:

“哥兒,你可知道周大娘住在哪裏呢?”

孩子瞪著她:“哪個周大娘?我們這裏的周大娘就有好幾個!”

“就是……陪王夫人嫁過來那位……”

“哦,這個容易,跟我來。”他拉劉姥姥進了一個院子,往裏頭大叫,“周大媽,有個老奶奶來找你!”

周媽連忙迎了出來,將來人看了兩眼,認不出是誰:“您哪位?”

“嫂子,您好呀。”劉姥姥滿臉笑容地向她作揖。周媽認了半天,笑出聲來:“原來是劉姥姥,您好呀,這幾年沒見,差點兒把您忘了……不嫌棄的話,請到我家裏坐坐。”

劉姥姥一邊走,一邊笑:“您是貴人多忘事,哪還記得我們?”

周媽拍拍板兒的頭,說:“光陰易逝,沒想到連板兒都長這麼大了。”兩人寒暄幾句,見多識廣的周媽問起客人的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