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恒?
怎麼會是公孫恒?
這一刻,何七少、李仲遠乃至三娘等人,心中都隻餘震驚。
眾所周知,公孫恒乃先中排名倒數的存在,與同等位階的高手交手十餘次,從未獲勝。平時也毫無高人風範,貪財好色,又不是特別講信用,甚至幹過收了別人的錢財,卻不給辦事,看見情況不對就溜掉這種事。
這種做法,自然備受抨擊,江湖上提及公孫恒,無不萬分鄙夷。雖承認他武功高強,但這德行卻不敢恭維,導致公孫恒處於一個很尷尬的地位。
開宗立派吧,太過辛苦,不符合他喜好享樂的性子;找個金主吧,招攬得起先的人,往往不會考慮他,跪求先的人,他又看不上。
畢竟,現在的普世價值就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你接受了誰的“雇傭”,這條命就是對方的了。別對方碰到危險,你要拿性命去保護,就算對方讓你死,你也必須去死。
同樣,衛國也不受先高手們待見,原因就在於又又弱。
萬一哪周邊的某個大國突發奇想,大軍壓境,衛國即將亡國滅種怎麼辦?難道真要為幾萬萬錢搭上性命?
先高手走到哪裏不是被畢恭畢敬地招待,何必上一條隨時可能沉默的船呢?
這也是為什麼,衛公招攬公孫恒時,世人紛紛表示沒毛病的原因——爛鍋配爛蓋,剛好一對。
但現在,在場幾人卻得知,公孫恒早就投身梁王麾下,還假扮王壽?
事情來得太突然,眾人隻覺頭暈目眩,位於漩渦中心的葉顧懷卻一點都不將眼前的場景放在心上,神情泰然,語氣中卻帶了一絲遺憾:“雖然早就猜到是這樣,但我還是想問,王壽何時死的?”
“他早就該是死人了。”公孫恒不緊不慢地,“如果不是留他活著,尚有一點用處的話。”
他倆的啞謎,何七少和李仲遠聽不大懂,三娘卻是立刻會意。
姬啟連陸昭都殺了,自然不會在乎區區一個衛國使節團,就算把王壽等人全殺了又能怎樣?難不成衛國還敢為這點事,大動幹戈不成?
這就是國力弱的悲哀了,九卿之中的典客,在本國算是很尊貴的大人物了,到其他國家,與蟲豸也差不了多少。
姬啟卻隻殺了當赴宴的副使等人,故意留了王壽一條命。
為什麼?原因很簡單。
一,姬啟需要通過王壽,獲知某些信息;
二,王壽這麼鮮明的目標擺在台前,就像一塊香噴噴的肥肉,其他人未必敢直接去梁國,找梁王的不痛快,但王壽這裏,卻早就被無數有心人盯上了。
如此一來,姬啟就可通過王壽,實施引蛇出洞之計。
但有個前提。
王壽必須死。
姬啟這種陰謀詭計裏長大的行家十分清楚,人是底下最好控製,也最難控製的存在。王壽如果活著,就算給他下藥,拿捏住他家人的性命,隨時派人盯著他的一舉一動……隻要王壽想,未必就找不到破局的機會。
所以,此人絕對不能留。
同樣,姬啟也不能那麼快地把王壽給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