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一層,葉顧懷的目光從公孫恒身上挪開,望向王永榮,自言自語:“原來是這樣……”
也就在他分神的那一瞬,公孫恒突然動了!
隻見他兩手中指分別套了一個圓環,向兩段各衍生出約莫半尺長的尖刺,頂端呈菱形,鋒銳無比!
這就是公孫恒的武器,峨眉刺!
下兵器,講究得是“一寸長,一寸強”,可見長兵器占的優勢。但這優勢也要分人,公孫恒能以峨眉刺這種既短而尖的奇門兵器晉升先,峨眉刺在他手上,威力可見一斑!
這種時候,最常見的做法應該是努力避免近身遊鬥。譬如葉顧懷,就應當拔劍出鞘,揚長避短,葉顧懷卻欺身上前!
一旁觀戰的何七少百思不得其解,李仲遠卻明白,這是因為,交戰的雙方都是先高手。
同等境界之下,為了些許武器優勢,放棄自身最擅長的戰鬥方式,這不是穩,而是蠢。
這個道理,公孫恒懂,葉顧懷更懂!
隻見葉顧懷身形已飄至公孫恒麵前,左手輕描淡寫地往對方手臂上一搭,食指、中指、無名指在上,指和大拇指當即發力,狠狠收攏。
這是極為高明的擒拿功夫,卻沒有一擊奏效!
公孫恒反應極快,手中峨眉刺以極其刁鑽的角度,斜角一揚,迫使葉顧懷不得不撤力回防,否則峨眉刺就會刺穿他的心髒!
葉顧懷的回擊,出乎了公孫恒的意料——隻見他的左手不知何時,居然泛著淡淡的暗金光澤,與峨眉刺相撞時,竟發出金玉撞擊之聲!
公孫恒急退幾步,化解險境,卻在心裏罵開了。
拳腳功夫,有剛有柔,修煉之人,往往擇其一而修行。
這也是很有講究的。
那些拜入名門大派的武者,或者有幾百年傳承的世家,後輩被師傅引進門時,都會耳提麵命,從一開始就要選定最適合自己的修煉路線。
就以掌法為力。
若是走“鷹爪功”“鐵砂掌”這種外功路線,配套的心法就應當以剛猛為主,如果用遊戲術語來,就是瞬間爆發力要極為驚人。
若是走“大力金剛掌”這種雄渾路線,配套的心法就該是中正平和,猶如大江大河,平靜,但源源不斷的路線,與你打持久戰。
若是走“拈花指”“蘭花訣”這等以技巧取勝的路線,對內功的要求就沒那麼高了,畢竟是技術流。
公孫恒之前觀葉顧懷的攻擊路數,都是以“輕、靈、巧”為主,無論掌法還是身法,都側重於靈活多變。誰料葉顧懷直接來了個“金鍾不破”?你這家夥,到底走得是哪條路線,內功又是什麼邪門玩意?
沒錯,邪門。
公孫恒清楚地感覺到,自己被葉顧懷扣住的部分,原本運行在其中的真氣竟被無形之力化去,這令他心中不寒而栗。
論貼身顫抖,他這輩子沒怕過誰,還是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覺到,近身戰,對方的優勢更大。
就在此時,王永榮已如猛虎般撲了過來!
他雖未至先,但生力大無窮,否則也不會被王壽選中,悉心栽培。而他最光輝的戰績,就是將刺殺王壽的殺手,生生撕成兩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