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提議,要是換個人出來,晏柏舟隻會覺得可笑。
漢人衣冠正統,禮樂治國,傳承千年,深入人心。在漢人這些貴族士大夫看來,蠻夷就是兩條腿走路的畜生,毫無禮法乃至人倫可言。世事從來都該是壞的向好的學,豈有摒棄優點,專學糟粕的道理?
但這句話是葉顧懷的,所以晏柏舟非常慎重,仔細地揣摩了兩遍,動作突然一頓,望向葉顧懷時,就見對方唇角掛著漫不經心地笑,懶懶地舉了舉杯。
晏柏舟笑了笑,也回了一杯。
他明白了,葉顧懷這是給他指了一條險路。
以晏柏舟的身份,若是不能登上梁國王位,一輩子就隻是棋子,下場隻有一個“死”。但他要想登基,實在太困難了。畢竟他這個嫡長子的身份,上至梁王,下至梁國重臣,就沒幾個認的。
想要梁王良心發現,突然一腔慈父情懷,迎接嫡長子歸來,純屬做夢。偏偏隻要梁王拒絕承認晏柏舟的身份,晏柏舟就始終名不正言不順。
葉顧懷一眼就看穿了晏柏舟的窘境所在,他不管對方從前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接下來又打算做什麼。隻告訴晏柏舟,如果碰到這種處境的是葉顧懷,自己會怎麼做。
梁王現在不認晏柏舟,原因很簡單,無非是對梁王來,認這個兒子帶來的弊端遠遠大於能夠帶來的利益,一旦認了晏柏舟,就相當於給魏國一個名正言順幹涉梁國內政的機會,晏柏舟又沒有體現出足夠價值,何必冒這等風險?但如果晏柏舟成了魏國的權臣、攝政王乃至魏王呢?
到那時,隻要梁王公開承認晏柏舟的身份,兩人確定父子名分,就相當於梁王然就擁有一個製衡晏柏舟,對付魏國的殺手鐧。
在這個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年代,父親能對兒子做的事情太多了,多到一旦晏柏舟成為魏國的無冕之王,隻要梁王認下這個兒子,運作得好,梁國把魏國吞並了都不是不可能。
對梁王來,到那時,他認下晏柏舟絕對是利大於弊,這種梟雄豈會放過如此良機?
但同樣,事情若是走到這一步,對晏柏舟也是有好處的。
他所欠缺的,無非是“正統名分”,要是執掌魏國就能白饒一個梁國,這筆買賣對晏柏舟來,絕對是穩賺不賠。
這等世人想都不敢想的艱難險途,對晏柏舟來,反而是一旦成功,獲利最大的道路。
之前晏柏舟沒想到這一點,無非是思維受限,但現在……
葉顧懷把玩著茶杯,輕輕地笑了。
心亂了啊!
很好,正合他意。
葉顧懷雖不知晏柏舟究竟有什麼部署,卻很清楚,他既然選擇跟著晏柏舟一同進入鎮南王陵,很長一段時間就會被引入晏柏舟的節奏。
如此一來,哪怕他幸運無敵,武力出眾,也很有可能葬身鎮南王陵。因為葉顧懷根本不知道晏柏舟真正在想什麼,又要做什麼,會在哪個關鍵節點上做出怎樣的反應。
憑葉顧懷的本事,想要刺探晏柏舟的想法,雖然有些麻煩,卻也不是不能做到。但晏柏舟又不是那些被套話而不自知的蠢貨,這等意圖窺探他真正目標的做法,必定會招來他的極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