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葉顧懷的判斷,晏柏舟將信將疑。
要此處是某位大人物的埋骨之地,墓室精巧絕倫,暗藏無數機關,晏柏舟是信的。畢竟中州大陸的帝王將相,最討厭的就是盜墓賊,唯恐自己死後被這些宵之輩打擾,勒令東園工匠拚命改良陵墓機關,希望能保證自身死後的富貴和安寧。
但同樣,他也知道,無論何種機關都逃不脫歲月的侵蝕。木頭會腐朽,銅鐵會生鏽,石頭上會長滿青苔,尤其是那些精妙無比的齒輪,可以輕易攪碎堅硬的骨頭,但卻容易被野草纏繞,無法轉動。
這個墓室存在多少年?該有數千年了吧?究竟是怎樣的機關,居然還能運轉?這豈不是證明,從前工匠的技術水準,遠超現在?
晏柏舟不大相信。
這二十年來,他親眼所見,各國軍備競賽愈演愈烈,為了籠絡出色的工匠,各國不惜血本。
七年前,梁國一工匠改良了軍中所用的重弩,使原本隻能一人蹶張的重弩能固定在戰車上,由五人同拉,大大增強了射程與穿透力,令各國軍官聞風喪膽。畢竟這種重弩太珍貴,基本上都是瞄準敵方高級軍官的。
為褒獎這名工匠,國相陸昭奏請梁王,冊封此人為上大夫,食邑五百戶。
工匠本是一介庶民,就連平頭百姓都不算,論社會地位,可能就比賤民、奴婢高那麼一丁點。就因為改良了重弩,立刻就一躍成為貴族老爺!
要知道,在中州大陸,平民想成為貴族,隻有三種方法:軍功封爵人人都有機會,條件是你要有那個命從戰場上活著;政治投機賭得最大,但你想下桌也得有資本;當然,如果老賞飯吃,給你一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姐妹/老婆,把她們送給貴人,她們得了寵,你也有飛黃騰達的可能。
陸昭封工匠為貴族的做法,簡直是開了第四種封爵之路的先河,震動下!
雖然貴族們氣得跳腳,認為泥腿子怎能和我們同座朝堂,陸昭你這是有辱斯文,梁王你被奸相迷惑,居然葉犯糊塗,但效果立竿見影,出類拔萃!那段時間,投奔梁國的工匠就像春草,來了一茬,又來一茬。
眼看頂尖工匠全都坐不住了,紛紛往梁國跑,其他幾大諸侯國也不甘示弱。
魏國一名工匠改良了手弩,原本的手弩隻能連發八支箭,每次一支。現在卻能發射二十支,每輪兩支,一共十輪。魏王大喜過望,立刻將這名工匠封官賜爵,甚至還嫁了一名公主給他。
晏柏舟生長在魏國宮廷,自然知道,魏王除了記得王後與寵妃生下的孩子外,其他的孩子,魏王幾乎沒印象。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公主、公子過的日子,連稍微有點頭臉的奴婢都不如。
各位公子的府上也差不多,偶爾與奴婢一夜風流,生下來的孩子,這些王子皇孫壓根不認,也就是在府中半主半奴地長大,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悄無聲息地死了。
真要細數起來,魏王的女兒、孫女加起來,少有幾百個,壓根不值錢,用來拉攏人最適合不過。
你要真有本事,國家非你不可,別娶一個公主,就算娶三十一個公主,讓她們一個月每輪班,魏王也照樣會賜,頂多粉飾一番,把其中三十個算成陪嫁的媵妾侍女。畢竟,就算公主是蘿卜白菜,可以稱斤論兩賤賣,表麵上也不能出來。
但老百姓不知道啊,一聽見能娶到嬌滴滴的公主,激動的眼睛都紅了。
這兩個一夜之間飛黃騰達的例子,極大地刺激到了所有的工匠,他們為了榮華富貴,拚命改良各種軍備,就連高爐都被弄出來了,而且還在不斷優化。
晏柏舟親眼見過技術的飛速發展,這時候突然告訴他,其實千百年前,就有技術比現在更高明?
誰信?
這一點,晏柏舟都能想到,葉顧懷與和靜蘭更能。
隻見葉顧懷望向和靜蘭,坦言:“我想將風扇的葉片拆下來。”
他想知道,這個曆經千年,卻仍舊鋒利,哪怕相隔幾十米,也能聽到呼嘯之聲的機關,究竟由什麼材料製成。
晏柏舟的閱曆和眼界,令他不相信世界上有千年不腐的材料。但在葉顧懷與和靜蘭曾經的世界,確實有某些特殊的合金,在上千度的高溫下仍舊完好,在酷烈的環境中依然如新。所以他必須將這個風扇拆下來,至少要弄一塊碎片回去。
哪怕他辨認不出來,但幫會裏總有人能認出個大概。
和靜蘭淡淡道:“我來!”
葉顧懷沉默了三秒,才往後退了幾步,給和靜蘭讓位:“心。”
蘇七指見狀,臉色突變,立刻出聲製止:“和姑娘,此處凶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