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辛棄疾(4)(2 / 3)

④“桃李”二句:《史記·李將軍列傳》引諺語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喻實至而名歸,《索隱》:“按姚氏雲:桃李本不能言,但以華實感物,故人不期而往,其下自成蹊徑也。”此頌葉氏有惠於人。

木蘭花慢

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①。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②?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③。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④?飛鏡無根誰係,娥不嫁誰留⑤?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⑥。怕萬裏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⑦。蝦蟆故堪浴水,問雲何、玉兔解沉浮⑧?若道都齊無恙,雲何漸漸如鉤⑨?

【注釋】

①旦:早晨。《天問》:屈原的作品篇名,用170多個問題對天提出質問,包括自然現象、神話傳說、曆史人物等,反映了作者對宇宙、自然、社會的大膽探索精神,並保存許多神話傳說的資料。這首詞是辛棄疾與客人中秋賞月時所作,寫作年代不詳。關於地球繞太陽轉,自轉成日,公轉成年,在哥白尼(1473—1543年)時代,歐洲隻有三個人相信: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生長在12世紀的辛棄疾在這首詞中講,當月亮從我們這裏下去的時候它照亮著別的地方,這種科學的論斷,在700多年前的宋代是難得可貴的。作者敢於對月亮的盈虧提出懷疑和質問,具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

②夕月:月亮將落。悠悠:遙遠。這兩句首先對月亮的歸處提出疑問。

③“是別”三句意為:是不是另有一個人間,月兒在我們這邊落下,而在他們的東麵冉冉升起?

④汗漫:漫無邊際。三句意為:是不是浩蕩的清風把這中秋明月,送出了漫無邊涯的長空,吹到那天外的地方?

⑤飛鏡:比喻月亮。(héng)娥:即嫦娥,傳說為月中女神。這兩句用“飛鏡無根”、“娥入月”比喻月亮的升落是必然規律。

⑥恍惚:心神不定。兩句意為:有人說月亮是落到海底去了,這實在令人擔擾發愁。

⑦萬裏長鯨:巨大的鯨魚。玉殿瓊樓:傳說月宮中嫦娥居住的華美宮殿樓閣。三句意為:怕的是凶猛的長鯨,肆意衝撞,會毀壞月中的玉殿瓊樓。

⑧蝦蟆:傳說月中的蟾蜍。故:本來。雲何:如何。玉兔:傳說月中的白兔。兩句意為:就算蝦蟆能夠遊水,請問玉兔如何解脫海水的沉浮?

⑨無恙(yàng樣):無傷害。兩句意為:如果說海水對玉殿瓊樓、蝦蟆玉兔都沒有傷害的話,那末月亮又如何會漸漸虧缺如鉤?

浪淘沙

山寺夜半聞鍾①

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古來三五個英雄。雨打風吹何處是,漢殿秦宮②。

夢入少年叢,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誤鳴鍾③。驚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風。

【注釋】

①作年莫考。

②漢殿秦宮:代指當年輝煌的曆史陳跡。

③誤鳴鍾:張繼《楓橋夜泊》:“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歐陽修《六一詩話》以為夜半不是打鍾時。

河傳

效花間體①

春水千裏,孤舟浪起,夢攜西子②。覺來村巷夕陽斜。幾家,短牆紅杏花。

晚雲做造些兒雨。折花去,岸上誰家女。太狂顛③。那岸邊,柳綿④,被風吹上天。

【注釋】

①花間體:《花間集》,五代後蜀趙崇祚編,收唐五代名家詞五百首。其體以柔靡婉麗為主要特色。

②西子:西施,借指作者傾慕的美人。

③狂顛:癲狂,形容舉止放蕩無節製。

④柳綿:柳絮。

生查子

獨遊西岩①

青山招不來,偃蹇誰憐汝②。歲晚太寒生③,喚我溪邊住。

山頭明月來,本在天高處。夜夜入清溪,聽讀《離騷》④去。

【注釋】

①西岩:在今江西上饒市南,風景優美,是辛棄疾閑居上饒時常遊之地。從詞意看,此詞可能作於作者閑居帶湖時,此詞表現了詞人被誣罷官隱居宵村後寂寞、孤獨和鬱悶的胸懷。

②偃蹇(yǎnjiǎn):驕傲,傲慢。憐:愛。汝:你。

③歲晚:年末。生:語助詞。

④《離騷》:屈原代表詩作,它抒發了屈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憤懣不平之氣。

醜奴兒①

近來愁似天來大,誰解相憐,誰解相憐。又把愁來做個天。

都將今古無窮事,放在愁邊,放在愁邊。卻自移家向酒泉②。

【注釋】

①作年無考。

②“卻自”句:杜甫《飲中八仙歌》:“恨不移封向酒泉。”酒泉:郡名,以城下有舍泉,味如酒,乃名。

瑞鷓鴣

膠膠擾擾幾時休①?一出山來不自由。秋水觀中山月夜,停雲堂下菊花秋②。隨緣道理應須會③,過分功名莫強求。先自一身愁不了,那堪愁上更添愁。

【注釋】

①膠膠擾擾幾時休:《莊子·天道》:“膠膠擾擾乎。”疏:“膠膠擾擾皆擾亂之貌。領悟此言,自嫌多事。”